第二百七十章 形勢(第2/2頁)

見洪都攻不下,陳友諒分兵陷吉安、臨江,把俘虜的幾個守將殉於洪都城下,朱文正等人絲毫不為所動。陳友諒惱急,又揮兵猛攻官步、士步二門,朱元璋手下勇將趙德勝中伏弩身亡。

洪都被圍攻,內外隔絕,音信不通,朱文正在派遣千戶張子明赴建康告急的同時,又派出一名外號“舍命王”的士兵出城詐降,訴稱稍緩幾日,城內主帥要降。陳友諒無謀,信以為真,馬上緩其攻勢。到了約定“投降”日,洪都城上旗幟一新,殺聲動天。陳友諒恨極,命人把詐降的“舍命王”捆在城前碎剮。

當時的朱元璋,正親自率兵去解救安豐被張士誠攻擊的小明王和劉福通。張士誠並非有意和陳友諒相互響應牽誘朱元璋,純粹是一時興起。激戰中,劉福通戰死,朱元璋趕到,打敗了張士誠大將呂珍,“救”了小明王。至此,“皇帝”韓林兒變成朱元璋手中之物。

張子明報告陳友諒猛攻洪都,朱元璋嚇了一大跳,問:“陳友諒兵勢如何?”

張子明答:“陳友諒兵勢很盛,但攻城中戰死不少。現今江水轉涸,很快就不利於巨舟泊行。其師出已久,兵糧馬上也會成問題。如果有援兵至,裏外夾攻,必可破敵!”

朱元璋沉吟片刻,林麒讓他等待,但還是犯了冒進的錯誤,如今陳友諒勢大,還未動用他手中的人頭鰲,水猴子,想必也是想著與他決戰再用,如此也只能是等林麒回來,就對張子明說:“你回去告訴文正,讓他再堅守一個月,我將親自率兵前往破敵!”

張子明得命而還。行至湖口,被陳友諒巡邏兵抓住。

陳友諒親自審問,說:“如能為我誘降,不僅不殺你,高官厚爵任你選。”

張子明假裝答應。

轉天,漢軍押張子明至洪都城下,守城將士皆憑城往下觀望。

張子明站定,仰頭高呼道:“主上令諸公堅守,大軍馬上就來!”

朱文正等人聞言,守志益堅。狂怒之下,陳友諒又在陣前剮殺張子明。

至此,陳友諒整整包圍洪都八十三天,雖殺掉朱元璋十四員大將,仍未能克堅城。

朱元璋左等林麒不來,右等還不來,只能是調兵遣將,他立命正圍攻廬州的徐達、常遇春還兵,共集水陸兵二十萬,與自己一起共征洪都。進至湖口後,朱元璋先遣一萬軍屯於涇江口,又派一軍屯於南湖嘴,準備一戰全殲這個宿敵。

恰也在這時,林麒回到了應天,朱元璋見到林麒回來也是松了口氣,雖然林麒臨走時千叮嚀萬囑咐不要激怒陳友諒等他回來,但那時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何況朱元璋勢小,一味堅守,對他並不利。卻沒想到,陳友諒反撲勢頭如此兇猛,若不是侄子朱文正指揮過人,將士用命,更有冷謙三千猴兒軍,和一眾丐幫弟子相助,後果不堪設想。

林麒也不懂這些個戰略的事情,見回來的正是時候,也就放下心來,對朱元璋道:“總算回來的及時,沒耽誤事,我已有了對付人頭鰲和水猴子的辦法,還差一物,元帥再等上兩日,等我回來後再發兵,與那陳友諒決戰。”

林麒所說的這一物,就是當初被陳友諒扒皮抽筋的青蛟冤魂,他剛回來,還沒見到佘鈴鐺,也不知道鐵錐取沒取回來,若是沒有,就只能靠河伯給他的後羿遺落下來的羽箭,加上青蛟的冤魂,必然能取了陳友諒的性命,這才開口讓朱元璋再等待兩日。

朱元璋沉吟一下,這許多天都撐過去了,在堅持兩日也沒什麽,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