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死亡航程 第十七章 幽靈骨船(7)(第2/2頁)

“我們恐怕要死在這裏了!”金老三滿臉懼色地說。他是一個珠寶老板。

此話一出,立刻引來了眾人的附和。船上的骨書曾經讓眾人燃起過生的希望,然而當你希望過一次,再陷入失望,那樣的感覺就像再婚失敗,很難讓人再相信婚姻。眾人都大失所望。一時之間,恐懼和絕望的氣氛,籠罩了整艘船。

只有廖正陽的臉上露出了大喜過望的表情,他還在津津有味地研究著骨書上的刻字。對他來說,發現真實的歷史的那種喜悅已經遠遠沖淡了他對死亡的恐懼。

商海帆走到廖正陽身邊,蹲了下來,“廖先生,還有什麽發現?”

廖正陽擡起頭,眼中全是興奮的光芒。

“驚嘆!真是太讓人驚嘆了!徐巿的東渡緣由一直是個謎。史學界對此大致有兩個猜測:第一種是他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因而東渡;第二種則說秦始皇坑儒之後,徐巿深感恐慌。為了逃避可能的災禍,他以求藥為名趁機逃走。現在看來,這些猜測都是錯的!恐怕誰都想不到,徐巿東渡竟然是應秦始皇的要求,帶著他一起東渡的!如果我能將這些骨書帶出去,恐怕整個史學界都會炸開鍋吧!”

商海帆贊同地點了點頭。確實,他們發現的這些骨書,每一個字都足以在史學界投下一顆重磅炸彈。

廖正陽還沉浸在發現的喜悅中。他目光炯炯地看著商海帆,臉上的表情興奮得像發現了金礦的淘金者,“不僅如此,骨書上的文字,還解開了另一個謎!徐巿東渡的去向。他既沒有留在什麽東海漁村,也沒有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去到了日本,而是來到了這裏。這個海洞!我想,不是徐巿本人,大概沒有人知道這個結果吧!只可惜骨書上的文字並沒有完。許是徐巿到洞中之後就仙逝了。否則,還不知道會有什麽驚天的發現……”

廖正陽正說得起勁兒,甲板的那頭突然傳來了一陣激烈的爭吵聲。

※※※

  1. ①《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西漢宗室淮南王劉安招致賓客,在他主持下編寫的。據《漢書·藝文志》雲:“淮南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顏師古注曰:“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說的內篇所遺。《漢書·藝文志》將它列入了雜家。

  2. ②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泰山封禪之後,方士徐巿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有仙人居住,可以求得長生不老藥。始皇於是給了徐巿童男童女三千,金錢、百工以及大船,讓他出海巡藥。此記錄可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3. ③李斯。秦國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秦朝丞相,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後與趙高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為趙高所忌,腰斬於市。

    淳於越,戰國時齊國博士,秦朝時曾任仆射。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李斯迎合秦始皇統一言論的需要,上表焚書,當即遭到太子老師、博士淳於越的反對。李斯意識到,焚書之議勢在必行,卻又擔心性格耿直的淳於越強諫惹禍,想方設法勸導他,可是淳於越還是觸犯了律令。在李斯的袒護下,淳於越免於死罪,革職回鄉。為了保護儲君,在回鄉路上,他又為扶蘇代言,泣血上表,諫阻焚書,終於招來殺身之禍。在刑場上,監刑官李斯和死囚淳於越互吐心聲,闡明各自的人生觀。淳於越舍生取義,與詩書共存亡,死得坦然;李斯保住了祿位,卻遭受天下讀書人的唾罵。

    此事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焚書”,此記錄可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4. ④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候生自知秦始皇剛愎自用,仙藥難求,於是逃離京城,不知下落。秦始皇知道以後,勃然大怒,派禦史查案,並坑殺了相關的四百六十多名知識分子。這件事被史學家和三十四年發生的焚書事件合並起來,被稱為“焚書坑儒”。此記錄可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