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魏家墳鏡子陣(第2/6頁)

郭師傅和丁卯經常參合白事,出殯那天別的活兒全結了,他們倆又幫著撒紙錢,前後忙活了三天,裱糊、信馬、撒紙錢,總共拿了三份賞錢,還有額外的犒勞,這就是給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辦白事的好處,一年到頭頂多趕上個三五回,跟送葬的隊伍出殯到墳地,埋了棺材回到城中,當天下午還有頓大席,到現在也是這種風俗,不管紅事白事,必須擺酒席,最後一天格外豐盛,按照老例兒得是傳統的八大碗。

下午主家開出席來,果然是最講究八大碗,八大碗具體有哪八個菜,根據档次不一樣,也是各有各的分別,但肯定有八個熱菜,人家這家做的八大碗在天津衛也算是頭份了,四清蒸四紅燴,雞鴨魚肉,海參幹貝大蝦,一樣一大碗,流水的席面,敞開了隨便吃。

操持喪事的這些吹鼓手、杠夫、和尚、老道,以及管家下人,全在門前大棚裏吃喝,郭師傅和丁卯平時在巡河隊當差,吃不上什麽好東西,見天兒窩頭白菜,那些老天津衛的人,又特別講究吃,天津衛有句俗話說得好“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所謂海貨,在天津指的是“海蟹、對蝦、黃花魚”這幾種海鮮,從前這一年到頭,只有從清明到立夏期間,才有海貨上市,每年趁著季節吃上幾頓,錯過就得等明年了,再怎麽窮的人,等到海貨上來的時候,把身上穿的衣服脫下來,拿到當鋪裏當掉,換幾個錢買二斤海貨回家解饞,這樣的人家,在天津衛不算不會過日子。

他們倆有時候替人家操持白事兒,逮住機會混吃混喝,偶爾也能解解饞,但還是覺得缺嘴,丁卯年輕沒出息,一看菜好,忍不住多喝了幾碗,眼花耳熱之余,嘴上就沒把門的了,也不管認識不認識,逮誰跟誰胡吹亂侃,舌頭都短了半截,他跟旁邊一個胖和尚說:“咱倆得走一個啊,不為別的,就為了咱倆關系不一般,我的妻侄兒是你表弟,你表弟的姑媽是我媳婦。”

胖和尚也沒少喝,讓丁卯給繞懵了,認不出這位撒紙錢的是誰,奇道:“阿彌陀佛,施主究竟是貧僧的什麽人呐?”

丁卯笑道:“我是你親爹唄。”

那胖和尚怒道:“我那個缺了八輩兒德的親爹,早讓黃土埋了,你算哪根兒蔥啊?”

郭師傅同樣沒少喝,好在意識還算清醒,聽丁卯在那說胡話八道占出家人的便宜,趕緊勸阻,免得鬧出事兒來丟人現眼。

這位胖和尚,本名李大愣,法號順口叫圓通,現在一提這名號,知道的是法號,不知道還以為是送快遞的,他也不是省油的燈,屬於來路不明混進廟裏的酒肉和尚,天津衛這地方市面兒繁榮,養下一些不務正業的社會閑散人員,個個好逸惡勞,一天一個現在,家裏要房沒房,要地沒地,全部家當只有一套衣服,他這種人再怎麽窮,也有套像模像樣的衣服,穿著出門叫開逛,也叫逛衣,全指這身行頭招搖撞騙,家裏失火他不怕,如果摔進水溝臟了衣服,可心疼得不得了,比如這位李大愣,有件僧袍袈裟,剃了個光頭,刮得鋥亮,腦袋頂上點幾個香疤,遇上白事出殯,他就冒充和尚去給人家念經,討兩個錢混一頓吃喝。

李大愣同樣喝得臉紅脖子粗,正待跟丁卯分個高低,一看旁邊勸架的這個人眼熟,說道:“哎呦,這不是河神郭二爺嗎?”趕忙站起身來,抱拳行禮。

郭師傅心想這是什麽和尚,穿著僧袍胡吃海喝,居然還抱拳行禮,可能也是個混白事會的,當即還禮,跟胖和尚李大愣隨口聊了幾句。

周圍那些人一聽是巡河隊的郭師傅,紛紛過來敬酒,這叫“人的名,樹的影”,前些天三岔河口撈出一具女屍,女屍身上長滿了深綠色的河苔,五花大綁捆在生鐵坨子上,沉到河底不知多少年了,這件事在城裏傳得沸沸揚揚,婦孺皆知,在座之人都說河神郭師傅有本事,不愧是保佑地方平安的“河神”。

郭師傅往常人緣就好,他說話詼諧風趣,走到哪都能招攏一群人聽他說話,可他最怕別人提“河神”倆字,聞言連連搖手,不敢當此稱呼,看此刻天色不早,吃飽喝足,該拿的犒勞也拿了,跟同席的人們應酬幾句,帶著師弟丁卯起身告辭,從婁家莊往城西他們住的地方走,這趟可不近,倆人酒後走這條夜路,黑燈瞎火的走錯了道,不知不覺走到一大片瓦房當中的馬路上,此地叫魏家瓦房,又叫魏家墳,是城南最邪行的地方。

清末以來,城區的規模擴得很大,馬路兩旁大多裝有線杆電燈,貧民區雖然沒有現在這麽亮,但完全能看清路,大片大片的平房,被馬路胡同分割得支離破碎,除了老城裏那一塊地方坐北朝南,Ⅴ9②天津衛周圍的民宅和馬路,沒有東西南北這麽一說,馬路和胡同全是斜的,不認識路的人進來,如同走進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