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古方鬼域 第二十五章 地仙

那一帶古時候沒有大河,加上氣候幹旱,因而經常鬧饑荒,饑荒年月,家裏的糧食肯定不夠吃,久而久之,自然有人要做出犧牲。不管是出於自願,還是出於強迫,最先被犧牲的都是老年人。

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天生都有親幼的天性,即喜歡幼小而不喜歡老人,而人類的道德體系,要求人們要孝順、感恩,因而在正常的時候,一般都是家庭和睦的。

不過,這種和睦一但到了極端條件下,比如饑荒、天災,人們的本性就會被激發出來。這時,強壯的成年人將面臨選擇,食物不夠,必須要放棄一些人,是放棄孩子還是放棄老人?在極端條件中,道德的束縛被降到了最低,因而產生了犧牲老年人的慣例。

現實中,多的是父母為了生病的孩子傾家蕩產籌錢的例子,催人淚下,但又有幾個子女會為了重病的父母去傾家蕩產呢?從本質上來講,這就是生物的親幼天性在作怪。

因此,由於那地方的地裏條件,天災頻發,歷來就和饑荒貧困連在一起,因而古來就有放棄老人的習慣。到後來,這一習慣就成了習俗,估計是八十多歲的老人,已經完全沒有勞動力,再加上這個年紀,大部分都會疾病纏身,而當地本來就窮苦,因而子女無力,或者說也不願意付出巨大犧牲去照顧一個老人,所以這種殘忍的陋習被保留至今。

而當地的老年人,祖上一輩一輩都是這樣過來的,思想固化,認為自己這個年紀了,確實該死,反而不會去怨恨自己的子女,說白了,因為老年人同樣會親幼,希望自己的子女、孫子過的好,因而毫無怨言。

所以,我一直認為,在人類道德體系瓦解的環境中,還能保持德行的人,才是真正有大德的人。

這種暴露人性惡劣本質的陋習令人觸目驚心,因而新聞上也沒有報道,只有幾家小報紙有過報道,但小報給人的印象就是誇張和不實,所以大部分人看了,可能會以為是杜撰,但我知道是真的,因為我以前收山貨的時候有路過那個地方。

當時還正巧看到一副兒子流淚背著同樣活著的老母上山,周圍有人吹嗩呐,有人撒紙錢。當然,這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那地方現在應該已經通了公路,估計這種陋習已經絕跡了。

當然,整個故事還沒有完。

在那些記者入村采訪的過程中,為了采集證據,曾有記者偷偷的驅扒墳,即撬開蓋在表層的石板。石板撬開後,裏面果然能看見屍體,但奇怪的是,屍體居然石化了,而且和身體底下的山石結合在了一處,十分神奇。

民間迷信的說法,認為這就是‘成地仙’,即肉身與靈魂,和山川大地融為一體了。章文懷疑這具拉不動的屍體是不是石化了,我便想起了之前的見聞。

但這會兒,由於距離隔的太遠,我們也沒有辦法去探究屍體究竟是不是石化了,唯一的念頭就是怎麽能將它胸口那個東西給弄過來。我們兩者之間相距四十米左右,不太利用探陰爪和捆屍索,其實也可以架起一道繩索滑過去,不過比較麻煩。

正想著,又有一撥粽子登上頂來,站在平台邊緣,準備往下跳,這批粽子陸陸續續一共有八個,面目都是模糊的,挨個挨個直直的往下跳,重復著死亡循環,看的人頭皮發緊,心中發虛。

而就在這時,那第八個粽子,不知為何竟然不跳了,站在邊緣處一動不動,仿佛在等待什麽似得。這個反常的粽子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一時間也沒有去管那具老屍。此刻它背對著我們,身上裹著亞麻色的布,脖子上似乎還掛著什麽裝飾品,但看不太清楚。

豆腐大著膽子走到一側,想看看這粽子在幹什麽,忽然之間,這粽子猛地轉過了頭,模糊的臉竟然逐漸清晰起來,而那張臉也仿佛在被一只手揉捏一樣,赫然變成了另一幅容貌。

仔細一看這張臉,眾人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因為這張臉,赫然與萬事通長的一模一樣。

萬事通神色大變,顯示被驚的不輕。

豆腐跳腳,道“我靠,怎麽回事兒?”而這時,那粽子的手卻忽然往上一指,仿佛那上面有什麽東西。我下意識的擡頭一看,上面什麽也沒有,黑漆漆的,完全看不見。

而就在它擡手指完的一瞬間,整個‘人’就順著往後倒,跌入了黑漆漆的深淵中。

眾人面面相覷,神色各異,但沒有一個是輕松的,連豆腐都緊閉著嘴,時不時小心翼翼的去看萬事通。而萬事通可以說是受刺激最大的,一個不知是硬是軟的粽子,竟然忽然變成和自己一模一樣的臉,是個人都會覺得難以接受。

此刻,我腦海裏冒起無數疑問那個粽子為什麽會變成萬事通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