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琊山寶殿 第六章 寶象女王

據說那支堅守古哀牢國的守護者,生存與怒江以中的綿延群山中,以開采寶石礦藏,農耕狩獵為生,然而大漢有心一統天下,因此這個在群山間繁衍的文明,開始了接連不斷的征戰,這一部分不願意歸漢的人,又稱為小哀牢。大漢國力強盛,小哀牢國哪裏能抵抗,眼見著就要滅亡之時,哀牢國出了一位‘寶象女王’。

據說這位寶象女王風姿絕麗,在她出生的當天,王族的象隊中,也出生了一只小象。

哀牢位於滇地,古時多象,哀牢又有滇越乘象國的稱號,因此象是吉祥和強盛的象征。據傳,這頭小象出生時,耳朵比普通的大象更大,幾近垂地,通人性,左耳能聽天,能請天神下凡,右耳能聽地,能讓鬼怪助威。

寶象女王自小便乘著巨耳象,目睹國家被欺淩,更加看不起歸並入漢的‘大哀牢’,成年繼承王位後,她立志要擊敗漢朝軍隊,並且將已經歸順漢朝的大哀牢奪回來。就這樣,寶象女王乘著她的巨耳象征戰四方,逢戰必勝,不僅擊潰了漢軍,還逐漸開始收復大哀牢的領土。

自古以來,盛唐強漢,漢朝以武立國,兵強馬壯,這寶象女王有什麽本事,竟然可以擊潰漢軍的征討?

她難道有非常傑出的軍事才能?

她手下難道有能征善戰的驃騎將?

都不是。

據說,每次征戰之時,寶象女王都騎巨耳象,身後跟著為數不多的哀牢國士兵。寶象女王在前,寶劍一指,嘴裏念動著誰也聽不懂的咒語,仿佛是在施放什麽命令。咒語一念,她身下的巨耳象就會嘶鳴一聲,右耳扇動,隨著右耳的扇動,腳下的土地裏,便會爬出無數地府鬼怪,幫助哀牢國殺敵。

由於寶象女王的戰鬥力太過彪悍,大漢最終只能放棄收復小哀牢的打算。寶象女王從此帶著她的臣民生活在了綿延的群山中,開辟了繁榮富饒的‘後哀牢國’。

只可惜,好景不長,這位有寶象相助,被譽為天神下凡的哀牢女王,未及三十歲便重病而逝。滇地民族混雜,葬俗各不相同,寶象女王死後,據說就埋在了哀牢城外,並且留有遺言,說自己一生征戰,多虧巨耳象相助,自己實在沒有功績可言,死後薄葬即可。巨耳象乃是神巫降世助我,我今一去,巨耳當亡,死後需舉國而葬神。”

果然,寶象女王死的當天,巨耳便也無聲無息的死去,哀牢國驚以為神,便按照寶象女王臨終之前的吩咐,舉國力而葬巨耳。

所謂的神巫,乃是哀牢當地薩滿所信奉的圖騰,原始的薩滿教,最初以巫的形象流傳於世,因此巨耳象被譽為了當地薩滿神靈的化身,所葬之地,傾國力而葬。寶象女王死後的幾十年裏,小哀牢國忽然神秘的消失了,或許是因為舉國而葬的行為,動搖了小哀牢國的根基,使得國破家亡了。

這一千古謎團,至今未能破解。

爺爺當時鎖定了這段資料,心裏猛然打了個突,心道莫非那巨耳王墓的主人,就是那頭能趨役鬼神的巨耳神象?

這傳說究竟是真是假?

難怪一個小小哀牢國的墓葬,竟然會如此詭異離奇,原來還有這麽一段過往。爺爺打聽到這些資料,頓時愁眉不展,當然巨耳王墓真的是傾國力而葬,只怕自己難以窺得真容。轉念一想,爺爺冒出個主意,這巨耳象乃是哀牢國真神的化身,一生與寶象女王寸步不離,那麽寶象女王的墓中,會不會有什麽線索?

人的信念有時候是無窮大的,為了孫子,為了兒子,為了改變陳家的命運,爺爺不知疲累,堅定的朝著一個目標而努力。他心知自己腿腳不利索,就算寶象女王死時乃是薄葬,以自己的力量行事,怕也夠嗆。思來想去,爺爺於是聯系了一些久未來往的道上朋友。

這些人大多是爺爺尚未從良時認識的同行,轉眼也數十年沒有聯系過,爺爺以寶象女王墓為餌,果然有人來搭夥,後來陪同爺爺回家,給我買禮物的那個馬爺爺,便是其中之一。

馬爺爺,道上外號‘馬潑皮’,為人雖然仗義,但只要跟錢扯上關系的事兒,就最容易耍潑皮。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因為窮怕了。馬潑皮是江西人,打從有記憶開始,就沒吃飽過肚子,那年頭,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馬潑皮爹媽一口氣生了九個,他排行老小。

後來爹媽實在過不下去了,商量著老九還小,在家裏光吃飯幹不了活,家裏實在養不下了,幹脆送養吧。

送哪兒好呢?恰好,他們家就位於龍虎山腳下。

龍虎山乃是道教正一道的開宗勝地。相傳正一道的祖師爺張道陵偶然乘著竹筏路過龍虎山,觀此山鐘靈毓秀,乃是靈氣鐘愛之所,洞天福地之列,當即舍舟登岸,隱遁於山中修煉長生不老的仙丹。據說丹成之日,山中靈香四溢,空中虎嘯龍吟,因此命名為龍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