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即真兇(第2/7頁)

好友也許慘遭殺害的噩耗剛傳到老查理的耳中,他就因過度悲傷而無法自制,後續的搜索事宜也就無心去想。所以,夏特沃斯的朋友被他費了很大一番工夫才勸退,他勸大家姑且忍耐,他覺得,應該再等上一段時間,比如等個一兩個月,也許在此期間,夏特沃斯就突然回來了,然後把自己為何先打發馬回家的事好好跟大家解釋一番。我想大家肯定很熟悉老查理的建議和心態,即一個人在處於極度的悲痛中時,心智思考就會很遲鈍,心理就會很脆弱,完全失去了主意,不肯面對現實,什麽都不想去做也不敢去做,只能是意志消沉地在床鋪上躺著,以使自己巨大的傷痛得到緩解。

差不多每個人都覺得老查理給出了一個很實在的建議,並且對他的周密思考很是佩服,所以這位正派老紳士的話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贊同,先等待一段時間,也許事情會有什麽變化。我覺得,要不是夏特沃斯的侄子在當時極力反對,老查理的建議應該會沒有人反駁。夏特沃斯的侄子,即班尼費特先生,這個沉迷於酒色、遊手好閑的年輕流氓,始終都在懷疑這件事和老查理的建議,感覺有些地方不對勁。班尼費特堅持一定要馬上搜索“被謀害的被害者屍體”(他當時用的就是這些字眼),而不想就這麽等著,可是這個時候,我們可敬的“老查理·郝仁”發話了,他讓班尼費特在用詞上加以注意,這種不吉利的說法他不想再聽到。眾人馬上就從老查理的話中聽出了些東西,有些反應較快的人就質疑道:“班尼費特對他那富有的叔叔失蹤的事情怎麽如此清楚,他怎麽就斷定自己的叔叔已經被謀害了呢?”

此後,這件事被很多人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讀,一些意見不同的小爭執也在眾人之中發生,其中就數老查理和班尼費特爭論得最兇。可是,這一老一少發生不合也並非是第一次了,早在三四個月前的一次打架中,他們就已經互為仇讎了。始終在夏特沃斯家住著的班尼費特,“聲稱”自己對老查理在他叔叔家中的放肆行為很是看不慣,便動手把老查理教訓了一頓。而吃了一頓飽拳的老查理不僅沒有反擊,還表現出一派寬容溫和的姿態。他強撐著從地上爬起,將身上的衣服整了整,貌似自言自語地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可是,我們大家都可以理解,無論誰在生氣的狀態下,大概都說過這種情緒性的話吧?這種泄憤性質的話很正常也很自然,不值得大驚小怪,沒過多久,氣消了之後,也就會忘了當初的這些氣話的。

可是,無論當時老查理和班尼費特是為了什麽而爭吵打鬥,也都無關於現在夏特沃斯失蹤這件事。現在,大家的態度都已經很明確了,他們決定聽從班尼費特的建議,馬上到附近各處對失蹤的夏特沃斯展開搜尋。在大家做出了進行搜索的決定後,很自然地商量起了搜索計劃,大家覺得所有的人都應該分散開來,即大家要分成幾支隊伍,分出好幾條路線,地毯式地全面搜索附近區域。可是對於這種兵分多路的搜索方式,老查理表示反對;他當時是怎樣巧妙而有見地地說服眾人的(當然不包括班尼費特),我已經記不得了,事實上這種搜索方法很不明智。老查理說的是,既然進行搜索,就要所有人不分你我、同心協力,組成一支唯一的也最有力量的搜索隊伍,大家一起仔細認真地全面搜查,他還自告奮勇擔任領路人的角色。

說起領路人這事,老查理是擔任領路先鋒的最適合人選,對於這一點大家都沒有異議;因為眾人都曉得,老查理有過人的眼力,什麽細微的東西都逃不過他的法眼,有人說他有雙山貓一樣的眼睛。可是,在老查理的帶領下,各條無名小路、各個偏僻的地方和洞穴大家都走了個遍,並且毫不停歇地整整找了近一個禮拜,依舊沒有發現夏特沃斯的蹤跡。

然而,諸位要注意,我所謂的“蹤跡”諸位可不要僅從字面上理解,因為從某個角度而言,跟夏特沃斯失蹤事件有關的某些“馬跡”還確實被眾人發現了。大家順著這個可憐的老紳士的馬的蹄跡(它的蹄跡非常特殊,很好辨認),一直找到了本市東邊約三英裏處、通向某城的主幹道上,並在這兒找到了某個關鍵地點。馬蹄痕跡就此轉向,從主幹道離開,轉到了一條小路上。

看來,夏特沃斯本來準備從林地穿過,再回到主幹道上,這種走法確實能比一直走主幹道省去大約半英裏的路,算是條捷徑。大家就順著小路上的馬跡往下追蹤,最後卻走到了在小路右邊的一處發臭池塘,池塘被刺藤灌木遮掩著,而一切痕跡到了池塘對面就全部沒有了。從現場的痕跡來看,這個地方大概曾有過一些爭鬥,好像有個較之一般人更巨大的身軀,從小路上被拖到了池塘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