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油把佬(第2/7頁)

以上這些內容,是大行後來才知道的。

3

談好了價格,大行和王紀便組織了人馬,跟油把佬去盜墓。不知為啥,王紀一再選中了西夏墓。西夏人墓少,他們重生輕死,除了一些達官顯貴之外,尋常百姓是不重殉葬品的,所以,揭墓賊們不喜歡西夏墓,而喜歡漢墓。大行想不通,為啥王紀喜歡選中西夏墓?問其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說,有人喜歡西夏文書。

夜很黑。對於盜墓賊來說,黑夜當然更安全。白天已經瞅好了目標。那是一個看起來很像是山包的所在。那兒每天由當地的農民踩來踩去,還踩出了一條小路,但他們不知道那是西夏墓,因為這兒到處是這樣的山包。但山包與西夏墓之間有種細微的差異,只有行家才看得出來。這個信息便是油把佬提供的。每天晚上,他都來這兒抓蠍子。當地人總能看到那許多個山包之間,時時有磷火一樣的東西在飄,也有好奇地前來探詢的,他們就會看到那手電筒照著一只只蠍子。於是,只要看到山包間的亮影,誰便都知道那是抓蠍子的。當然,沒人知道那抓蠍子的油把佬其實在尋找另一種東西。

因為這墓的信息是油把佬提供的,所以,他提出,要從掘得的古董中選上一半,做為他的工錢。他說他當然也可以吃獨食的,但他身邊幾乎沒可用之人,他不想叫自己的兒孫染指此事而安家落戶於牢房,他不想叫那些蠍虎子在掘開古墓之後,再將他埋到裏面。過去,老有這種事發生。據說,他還想通過王紀,找到一個能夠“吃”大量古董的下家――在這一點上,大行天花亂墜地談了半天――換句話說,他需要一條能將文物賣出更好的價錢的通道。

仍用那幾個農民。按王紀的說法,幹這號事的人,也需要職業訓練,幹久了,一些必需的職業道德便也就上身了。後來的事情發展證實了王紀的話是對的,其中一位農民因另一件事發落網後,他並沒有供出大行們。因為他知道,咬緊牙不招,坐牢幾年後出來,他還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要是他出賣了夥伴壞了規矩,這輩子就完了。不說別的,人家只要花錢雇人買你的一條腿,你的後半輩子便免不了受孽障。

多人乘車到了磨嘴子墓群北面的大手印壇城。據說這兒也是一個秘境。就是說,那在外人看來很尋常的地貌,其實有著另一個神奇的世界。對這種世界,說法不一。修瑜伽的叫秘境,是法界能量的聚匯之地。佛教也可以叫人間凈土。風水師認為這兒風水很好,氣功家認為這兒氣場很好。那些科學家們,則認為這兒有能量極強的暗物質。據說,這種地方,有神秘的光道和許多凈土相通。大行雖然不是信徒,但他也不是無神論者,對這種被世人認為是聖地的所在,他還是有些敬畏。也許,正是因為當地人也顧忌了這一點,它才沒有遭遇到被盜墓的厄運。

天陰著,有種怪怪的悶。這是大行的感覺。他知道這很不好。因為,要是他認為掘這樣的墓會敗運的話,那他肯定會敗運的。除了不好的心理暗示導致的不吉之外,還因為他的那種不祥的心理狀態跟法界的某種同樣不祥的能量達成了共振,自然會招至某種結果的。這時,他倒有些羨慕王紀,這是個不信因果的無神論者,他認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他根本不相信人間會有啥主宰善惡的神靈。更不相信,僅僅是念幾句佛號或是布施一點錢物就會改變命運。他的理由是,像歷史上建立了無數寺院的梁武帝都免不了被餓死的命運,一般人的那點兒善想改變命運無疑於杯水車薪。他還有一個理由是,涼州有幾位修寺的和尚,為修建寺院耗費了一生心力,卻大多短命而死,甚至沒得善終。所以,他是不信因果的。他只相信一點,要想改變命運,必須不擇手段地去做。大行想,也許,有了他的這種觀點,別說盜墓,就是殺人越貨,也不會有絲毫的歉疚的。但他的信神和王紀的不信神一樣,是很難改變的一種生命本質。所以,在日後的多次盜墓中,大行的心情很是復雜,他總是邊盜墓邊懺悔。也許因為有了這一點,他跟王紀的人生才最終有了一個巨大的反差。

夜很黑,沒有風,沒有星星,沒有人影。這兒的百姓雖然進入了現代,生活習慣卻凝滯在過去了,大多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即使是他們知道村莊旁的墓裏有許多稀罕物件,能賣好多錢,他們也不會去盜墓的。原因除了祖宗認為盜墓是最缺德的事之外,還因為他們根本無法將那些東西變成現金。即使他們手頭有稀世之寶,他們也不會明白其價值。前邊說過的那位出事的農民,在某次將挖土時,發現了一個勺子,他覺得很好玩,就帶回家裏,洗凈後放在面櫃裏挖面。一天,文物販子發現了它,農民要價一百元,販子還價七十元就買到了它。後來,這物件在香港賣了三十萬美金,因為那是漢代的熨鬥,平底,形似勺子,那凹處放木炭。後來,那文物販子落網時,供出了貨主,農民就被逮了去,坐了五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