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盜墓賊(第4/6頁)

王紀說:哎,你是人是鬼?是神入廟去,是鬼入墓去,是人報個名姓。這是涼州人行夜路的規矩。夜行在外,遇到黑影,都會這樣問。

那人不語。

王紀又問了一遍,那人仍不語。

王紀掏出麻醉槍,對準那人。這本來是為蒼狼準備的。此刻掏出,也能壯膽。

不料想,一股清風過後,那槍忽地飛了。大行一扭頭,便看了身後有一圈綠色的燈,仿佛有許多狗或是狼。離他們最近的,是一個巨大的狗的頭顱。一股腥氣撲面吹來。

大行腦中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後來,他一直不知道那擊落了槍的清風來自何處?

兩人木在山道上,前行不得,後退又怕惹怒了那圈泛著綠光的眼睛。最可怕的是那只頭大如鬥的狗,一股股腥氣罩住了他們。在那種巨大的悄無聲息的靜寂裏,只有血在轟鳴。

不知過了多久,王紀扯扯大行衣襟,說,走。

大行機械地挪著腳步。他很怕那靜中的怕,也怕自己的走會激怒了狗們。

但怪的是,直到他們挪到山腳下,也沒有聽到一聲狗叫。

見到向導的時候,兩人的身子都濕透了。

聽了他們的講述,向導卻笑了。

他說,胡說,山上哪有狗呀?

7

大行再次遊向黑夜,去盜墓。沒辦法。他必須幹自己不一定願意幹的事。跟黑歌手的第一次遭遇還沒看清人家的面目,就已經輸了。他覺得自己正面對著兩個巨大的黑夜,一個是黑歌手,一個是王紀背後的那只手。兩個都叫他莫名妙其妙,都叫他有種老虎吃天的感覺。

他只好去盜墓。這是他來西部前,王紀轉述的另一個任務。所有吃文物飯的人,都對盜墓得來的東西情有獨鐘。因為除盜墓外,用其他方式得到的文物多是假的。他感到奇怪的是,那些人竟然對西部的古墓如此熟悉。

這一夜,大行們的目標是磨嘴子漢墓群。這是有名的墓群,不知被盜過多少次了。從漢代開始,這兒埋了一代又一代涼州人。這兒風水好,北面便是那個西夏的巖窟,據說跟二十四個空行聖地相通。據說,埋在這兒的人,是很容易往生佛國的。歷代的富人們大多有點文化,都知道這兒的殊勝,磨嘴子是他們選擇墓地時的首選。

大行雇了六個民工,是當地農民。他們的工錢是一夜一百元,這是死工資,無論挖出挖不出,都得給他們一百。這些農民常幹這營生,必須守口如瓶,否則,就會被割去舌頭。盜墓賊大多和黑社會有聯系,花點錢取人的某個器官,是輕而易舉的事。

以前,王紀常幹這營生,熟悉行情。

按照約定,大行盜墓的所有行動,都得受王紀的管束。他看過他們這次來準備下手的墓群示意圖。大行不明白,王紀選擇的目標,為啥都是西夏的?尋常盜墓賊,多盜漢墓,不盜西夏墓,因為西夏人沒厚葬習俗,墓中沒多少值錢物品。而漢墓中多有好文物,一是年代久遠,二是那時的人有厚葬習俗。

大行覺得,王紀的盜墓,似乎是在尋找什麽東西。

8

那幾個農民挖了半夜,終於挖開了一個通道。這是王紀的那張略圖上標得較為詳細的墓群,特點很明顯。盜墓雖然是個非法行業,其中卻不乏傑出人才。盜墓高手在荒灘上掃一眼,就會發現哪個突出的山包是古墓。許多人總是將親人的墳墓建得盡量高大,卻不料成為盜墓賊眼中最大的招搖。只有成吉思汗很是聰明,他不留墓堆,蒙古騎兵的鐵蹄將葬埋他遺骨的那塊土地踏得跟周圍的大地一樣硬一樣平,次年的青草一冒出大地,人們便再也找不到他的葬身之地了。成吉思汗的墳墓,遂成為歷史之謎。

這次盜的這個土包較小,費不了太大的勁,只管選個方向,一猛性挖下去,便見到了墓壁。那些磚排列得很整齊,中間據說澆以糯米熬的米糊糊,年代越久,顯得越硬――當然是“據說”而已。盜墓行裏有許多據說,大行都是第一次聽到。在涼州人的倫理道德中,最缺德的事有四種:“套白狼,打悶棍,踢寡婦門,挖絕戶墳。”大行的心裏有點悚。雖然他被命運逼到了這一步,但他的天良並沒有泯滅。在那些農民的鐵鍁、鐵鎬的撞擊聲中,大行一直在懺悔。其懺悔內容,便是告訴那些環視於四周的幽靈:他是被逼無奈才幹這營生的,希望他們諒解他。

磚壁在農民鐵鎬的撞擊下轟然開了洞。那巨響像一捧炒面在大行心上炸開了。他不知道為啥有這樣的感覺。他覺得那迸開的洞口裏冒出了許多白氣,像是蒸氣,但比蒸氣要白上百倍。他甚至懷疑那是幻覺,但後來在場的人都說自己看到了白氣。那白氣腥臭至極,卻白得耀目,竟呈蟒的形狀。後來,大行一直將這白氣當成自己生命中經歷的神奇事件之一。他說那墓中幹燥至極,是不可能有蒸氣的。再後來,一個風水匠說,那墓地是個聚氣的寶地,意味著它主人的後代中會出現大人物。對此說法,沒人考證出對錯。因為墓的年代太久了,恐怕連它的子孫們也弄不清自己有過怎樣的祖宗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