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才變殺手西奧多·凱辛斯基(第3/3頁)

1998年5月,凱辛斯基被判處終身監禁,而且不得假釋。在監獄內,曾經有人向凱辛斯基問過一個問題:“你會因為囚徒生活而變得癲狂嗎?”凱辛斯基回答道:“不會,最讓我擔心的是,我會適應這裏的生活,當我不再憎恨這種生活後,我或許就會忘記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感覺。那樣的話,我的心靈就被工業文明社會給損害了。”

在凱辛斯基所寫的《工業社會及其未來》中,他認為人類的未來只有兩種命運,或被高智能化的機器所控制,或被操縱機器的精英控制。這兩種結果,不論是哪種都會讓人類徹底喪失自由。如果社會真的被少數精英所掌控,那麽他們就會采用宣傳的手段或生物技術,降低人口出生率,這會加速人類的滅亡。或許有些心慈手軟的精英會利用科技,使大多數的人都生活在快樂之中,此時人類的生理和心理結構已經被科技所改造。這種人類盡管幸福,但並不自由,因為他們依賴精英而生存,成了精英的附屬品,一旦沒有了精英的照顧,生活就會變得非常悲慘,就好像寵物一樣。

【犯罪心理分析】

凱辛斯基這樣一個數學天才最後成了一個炸彈殺手,除了價值觀的驅使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凱辛斯基無法建立穩定的人際關系。由於智商很高,凱辛斯基從小就開始跳級,在他周圍,都是一些年齡比他大的同學,他無法和別人互動,從而對社會人際交往沒了興趣,陷入了孤獨之中。

20世紀40年代,維也納的一位兒科醫師提出了“艾斯伯格症候群”,該症患者的精神狀態通常處於孤僻的狀態中,凱辛斯基顯然就中招了。凱辛斯基不僅主動選擇和人類社會隔離,過起了隱居的生活,而且缺乏同情心。如果凱辛斯基有同情心,他就不會制造炸彈,因為那不僅會給人帶來傷害,而且會導致人喪命。在凱辛斯基的老朋友加勒特因為他的炸彈受傷後,凱辛斯基不僅不內疚,反而寫信嘲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