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之路

愛德華·巴布科克牧師站在橄欖山上酒店休息室的一扇窗前,目光越過汲淪谷[32],眺望對面山坡上的城市耶路撒冷。小小的旅行團抵達酒店後,分配完房間,打開行囊,簡單洗漱一下,天就突然變黑了;眼下,不等他熟悉一下環境,讀讀自己的筆記和旅行指南,這一小夥人就會揪住他,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每個人都要求某種程度的特殊關照。

這項特殊委派不是他自己挑選的:他只是頂替那位小布萊福德的教區牧師,後者身患流感,在停靠海法的S.S.文圖拉號船上臥床養病,所帶領的一幹人等便落得群龍無首。既然自己的牧師無法成行,最好另找一位神職人員代替他,率隊按計劃完成耶路撒冷的二十四小時觀光之旅,事情就這樣落在了愛德華·巴布科克頭上。他真希望當初選的是別人。以朝聖者的身份與其他朝聖者首次遊覽耶路撒冷,哪怕只是一個普通的遊客,心境和感受自不待言;可眼下照管著一群陌生人,他們或許還為自己的牧師被迫缺席心存遺憾,甚至指望他巴布科克展露某種領導才能,以至於圓滑敦厚,樂於交際,因為病倒的那位顯然具有這種品性——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愛德華·巴布科克太了解那種人了。他在船上觀察過這位牧師,他一直周旋在較為富裕的乘客中間,跟幾位頭面人物套近乎,如魚得水,安閑自得。有一兩個人甚至直呼他的教名,尤其是奧瑟·梅森夫人,來自小布萊福德的這夥人裏數她地位最高,顯然是布萊福德講堂的女家長。至於巴布科克,他早已習慣自己在哈德斯菲爾德[33]郊外的那個貧民教區,並不反對被人直呼教名——他那個青年俱樂部的成員玩飛鏢時或在不太正式的閑談中常叫他“科奇”[34],他們喜歡這麽叫,他也願意聽——但他絕對不能忍受勢利小人;如果臥病的小布萊福德牧師以為他,巴布科克,會在這位有名分的夫人和其家人面前低三下四,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巴布科克一眼就看出奧瑟夫人的丈夫梅森上校——一位退了休的軍官——屬於拉幫結派校友團中的一員,至於他們那個備受嬌寵的孫子羅賓,巴布科克覺得他大可不必去讀什麽私人預備學校,跟地方政務階層的子弟們廝混會更有出息。

福斯特先生和太太則屬於另一種類型,但在巴布科克看來也一樣令人捉摸不定。福斯特是一家前景可觀的塑料公司的總裁,從海法到耶路撒冷這一路他在巴士上講個不停,可以聽出他關心的是能否跟以色列人做成生意,心思全沒放在參觀聖地上。他妻子則跟他的生意經大唱反調,就阿拉伯難民貧困和饑餓的現狀高談闊論,認為整個世界應該對此負責。巴布科克心想:她本可以為此做點兒貢獻,只要別穿那麽昂貴的裘皮大衣,省下錢來捐給難民就行。

史密斯先生和太太是一對度蜜月的年輕夫婦,二人因此成了特殊的關注對象,引得大家頻頻投來縱容的目光和微笑——福斯特先生甚至還開了幾句不太得體的玩笑。巴布科克忍不住對自己說,他們真該待在加利利[35]湖畔的賓館裏互相加深一下了解,這要比在耶路撒冷附近瞎逛好得多。就眼下的心境,他們不太可能領會這片土地的重大歷史和宗教意義。

第八個人,也是這群人中年歲最大的一個,是迪安小姐,一位老處女。她快七十歲了,把這跟每個人都通報了一遍,還說,她在小布萊福德郊區牧師的鼎力支持下來耶路撒冷,這是她一生的夢想。由愛德華·巴布科克教士取代她所鐘愛的牧師,她敬為神父的人,無疑毀了她所向往的田園牧歌。

眼下,這位引領信眾的牧者在心裏盤算著,看了看手表。雖說不是什麽令人羨慕的位置,但我必須面對這項挑戰。這也是來自上蒼的恩典。

休息室裏的人漸漸多了起來,眾多遊客和朝聖者已經在後面的餐廳落座,喧囂的聲浪在半空回蕩。愛德華·巴布科克再次遙望對面山上耶路撒冷的一片燈火。他感到陌生而孤獨,奇怪地思念起哈德斯菲爾德來。他真希望青年俱樂部那些友善的、盡管時常吵鬧的小夥子們這時能站在自己的身邊。

奧瑟·梅森坐在梳妝台前的凳子上,整飭著繞在肩上的那塊藍色硬紗。她特意挑選藍色配上她眼睛的顏色。這是她最喜歡的顏色,無論是什麽場合,她總喜歡在身上添點兒藍色的裝飾物,但今晚這塊硬紗襯在她衣服暗淡的陰影上,顯得尤為漂亮。隨後再加上一串珍珠項鏈、一對小珍珠耳環,整個效果恰到好處。凱特·福斯特肯定又跟往常一樣濃妝艷抹——那些便宜的首飾極其俗氣,藍色的染發液讓她更顯老,她自己竟然意識不到。不管一個女人或者男人多麽有錢,都無法彌補教養的欠缺,這簡直是生活的真諦。福斯特這兩口子倒是為人和善,人人都說吉姆·福斯特有朝一日要參加議會競選,不過也沒人羨慕他——說到底,誰都知道他的公司給保守黨出了一大筆錢——可就是這麽一點點炫耀、一點點粗俗,暴露了他的出身。奧瑟的臉上現出一絲笑容。她的朋友總是說她太過精明,能一眼看穿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