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中國歷史上有眾多青史留名的刺客,這些刺客的故事精彩紛呈,往往比小說更為精彩,其中要離刺慶忌的故事,尤為令我著迷。

慶忌是吳王僚的兒子,在吳國號稱第一勇士,有萬夫不當之勇。吳王僚被專諸刺殺後,公子光謀奪吳王位,是為吳王闔閭。慶忌逃往衛國,在衛國招兵買馬,發誓要報殺父之仇,成為了闔閭的心頭大患。闔閭想除掉慶忌以絕後患,伍子胥便向他推薦了要離。

為了接近慶忌,要離獻上斷臂殺妻的苦肉計。他辱罵闔閭,被闔閭治罪,被斬斷右臂,然後赴衛國投奔了慶忌。得知要離投奔慶忌後,闔閭又殺掉了他的妻子,並且焚棄於市。

慶忌探得斷臂殺妻的事實,以為要離與闔閭有血海深仇,於是對要離深信不疑,將之視為心腹。

三個月後,慶忌整頓兵馬,率軍出征吳國,與要離同乘一船渡江。

船至江心,要離趁慶忌不備,突然用獨臂握矛,出其不意地刺穿了慶忌的胸膛。慶忌震驚之余,大笑著說:“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行刺於我!”左右衛兵一擁而上,欲將要離碎屍萬段,卻被慶忌阻止了。“這是天下勇士,”慶忌說道,“一日之內,怎麽可以殺死兩個天下勇士呢?”慶忌命令衛兵放了要離,然後拔出短矛,血流如注而死。

要離殺妻事君為不仁,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為不義,自覺無面目苟活於世,於是自斷手足,伏劍而死。

寫一個關於刺客的故事的想法,正是萌生於讀完這個故事的那一刻。

清末民初是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大小事件層出不窮,人物關系錯綜復雜。之所以選擇這個並不好寫的時代作為本書的背景,是因為心裏一直覺得,那個時代所發生過的眾多舍生取義的暗殺故事,以及那些奮死一擊慷慨就義的刺客,不應該被湮沒於歷史的深處。不畏強暴,矢志不渝,為了道義孤注一擲,不惜拋棄項上頭顱,是藏在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深處的俠客精神。

書中所涉及的歷史暗殺事件,盡可能地做到還原事件的全過程。唯獨梁鐵君謀刺慈禧失敗被捕一事,原本發生在1906年,但為了照顧情節的發展,將之提前了一年。

光緒之死和“刺宋案”,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謎,至今眾說紛紜,仍無定論。書中所探尋的真相,乃是我個人依據史料做出的推想,並不能當真。

書中設定了兩個相互對立的組織,即刺客道和禦捕門。刺客道和禦捕門當然是不存在的,但在歷史上能夠找到各自的原型。禦捕門這種直接效忠於皇帝的特務式組織,在漢朝有繡衣使者,唐朝有麗競門和不良人,明朝有錦衣衛,清朝有粘杆處;刺客道這種刺客組織同樣不缺乏原型,比如戰國時期的墨家遊俠分支,唐朝的探丸郎等。

雷鱗是刺客道的創始人,他的墓葬中沒有屍骨,書中並未解釋原因。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將刺客道創立時的故事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