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以東八百公裏|3月16日|(第2/4頁)

列車駛進山區時,開始放慢速度,隨後經過一片黑松林。透過樹頂,遠處凸起的山峰就像下頜中一排參差不齊的牙齒。

軌道朝林中空地延伸——一個巨大的裝配工廠映入他們眼簾,高聳的煙囪,像倉庫一樣的建築突然出現在一片荒涼地的中央。這就好像一個神坐在烏拉爾山上,將拳頭重重砸向面前的風景,樹木全都不見了,然後用煙囪和鋼鐵廠房填滿了這塊新開辟出來的區域。這是他們對自己新家的初次模糊印象。

裏奧對該鎮的了解來自宣傳資料和文件。這裏以前不過就是一些鋸木廠,以及一批供鋸木廠工人居住的小木屋,這個曾經只有兩萬居民的小鎮卻吸引了斯大林的注意。在對這裏的自然資源及人造資源進行進一步研究之後,他宣稱這裏的生產力不發達。烏法河流經附近,東邊的斯弗羅夫斯克的鋼鐵加工廠距離這裏只有一百六十公裏,這裏的山上含有豐富的礦產,而且西伯利亞鐵路也是一個優勢——每天都有無數趟列車經過該鎮,但除了運送木板以外,沒有為該鎮帶來其他任何東西。斯大林認為這裏是嘎斯-20汽車組裝廠的理想地點,該車旨在與西方生產的車輛相抗衡,所以都是以最高規格來生產。這之後即將推出的新款汽車——伏爾加嘎斯-21——目前正在設計當中,被視為是蘇聯工程學的巔峰之作,該車型能夠適應惡劣天氣,距離地面高,有令人艷羨的懸置機構和一個防彈引擎,外殼防銹技術在美國聽都沒聽說過。是真是假,裏奧無從得知。他只知道這種汽車只有極小一部分蘇聯人才購買得起,對於汽車生產廠裏的那些男女員工來說更是遙不可及。

戰爭結束之後不久這裏就開始修建工廠,十八個月之後,伏爾加組裝廠就屹立在松樹林的中央了。他現在記不清有多少囚犯在這次修建過程中喪生,並非這些數字不可靠,而是因為裏奧只是在工廠建成之後才積極投入到工作當中。成千上萬名自由的工人經過審查之後,被強制令不遠千裏地調到這裏,來填補這裏新產生的勞動力缺口,在五年裏,這裏的人口翻了五倍。有些莫斯科工人被調往這裏時,裏奧曾調查過他們的背景。如果他們通過調查,立馬就得收拾行李,在一個星期之內就出發。如果未通過調查,就被逮捕。他曾經是該鎮的把關人之一,他相信這也是瓦西裏選擇這個地方的一個原因,這種諷刺一定是想取笑他。

瑞莎錯過了對他們新家的初次印象,她睡著了,整個人縮在外套裏頭,腦袋靠在車窗上,跟隨著列車前進的節奏輕微地一搖一晃。他坐到妻子旁邊的座位上,面朝他們要去的方向,這樣他可以看到城鎮主體如何與廣袤的組裝廠邊緣相銜接,就仿佛一只狗蜱粘在一條狗的脖子上。這裏首先是一個工業生產地點,其次才談得上是生活的地方。在灰色天空的映襯下,公寓的窗戶裏透出暗淡的橘黃色燈光。裏奧輕輕地碰了碰瑞莎。她醒了,看著裏奧,然後又看看窗外。

“我們到了。”

列車停靠到站。他們抱起盒子,下車來到站台上。這裏比莫斯科更冷一點——氣溫至少要低兩度。他們站在那裏,就像兩個逃難兒童,首次抵達某個國家,怯生生地看著周圍陌生的環境。沒有人告訴他們該做什麽,他們舉目無親,甚至連個可以撥打的電話號碼都沒有,也沒有人在等他們。

除了售票處裏坐著的一個人之外,車站裏空空如也。這個人很年輕,不超過二十歲。當他們步入車站時,他就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們。瑞莎朝他走過去:

“晚上好,我們要去民兵總部。”

“你們是從莫斯科來的?”

這個年輕人打開售票處的門,走到車站大廳,他指著朝向外面街道的玻璃門說道:

“他們在等你們。”

距離車站入口一百步的地方停著一輛民兵車。

瑞莎和裏奧朝那輛車走去,經過一尊斯大林石雕像,雕像頂部被雪所覆蓋,感覺就像是他的化石。走到跟前,發現這是一輛嘎斯-20汽車,無疑是該鎮制造的。他們看到兩個人坐在前排,車門被打開,其中一個人走出來,這是一名肩膀寬闊的中年男子:

“裏奧·德米多夫?”

“是。”

“我是內斯特洛夫將軍,沃瓦爾斯克的民兵首領。”

裏奧不知道他為什麽還要勞神來接他們,一定是瓦西裏下達指示,盡量給他們找些不愉快?但是,瓦西裏說了什麽並不重要——來自莫斯科的國家安全部前探員到訪都會讓民兵處處提防著。他們不會相信他來這裏只是為了加入他們的社會,他們一定懷疑他的到來屬於秘密安排,並推測,他會將這裏的情況匯報給莫斯科。瓦西裏愈想說服他們,他們就愈起疑心。為什麽一名探員會不遠千裏地來加入小規模的民兵活動?這根本就不合理——在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民兵也是接近社會底層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