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死亡過程

一輛重型貨車,從一位柔弱少女身上碾過,整個死亡過程大約需要兩秒鐘。兩秒鐘,只有兩秒鐘!兩秒鐘其實就是舉手之間,眨眼之際,一般人幾乎都不會察覺到。但正是這兩秒鐘,卻讓一個生命徹底消失,這兩秒鐘內到底發生了什麽?怎麽發生的?

無論時間有多短暫,死亡總是需要一個過程。分析死亡過程,重造現場是一項艱巨、復雜、細致、耐心而又富有挑戰的工作。何曉箏把這個車禍現場,自西向東,分成八個不同的區域:

第一區域:血手印。位於奔馳車前部。據猴渣交代,這個血手印是一個孩子留下的。

第二區域:血泊。位於行車道,一塊修建過的新柏油路面,有噴濺血點。

第三區域:嘔吐物。未消化的小米粥,位於血泊東部。何曉箏在嘔吐物附近發現有幾張紙巾,在嘔吐物裏還發現了兩厘米左右的碎布纖維。

第四區域:琴譜和包,無血跡。發卡,有血跡。創可貼,有血跡。

第五區域:拖拉血痕。

第六區域:屍體躺臥處,有少量血跡。

第七區域:死者斷肢甩落處,位於路邊的草叢裏,僅發現幾點血跡和碎肉。

第八區域:高速射出的鮮血,噴濺在草地上。

整個案發現場由血手印──血泊──嘔吐物──琴譜──拖拉區──屍體──斷肢──高速度血跡,由東向西總長度六十三米。何曉箏把每一組滴血點都標了號拍照,包括猴渣臉上、手上的血跡。這麽復雜淩亂的現場,使何曉箏無法判斷死者的行走方向,究竟是自西向東,還是自東向西?

何曉箏根據現場勘察到的八個區域,將死亡經過在何敬業面前模擬一遍:“死者在馬路上行走時,不慎誤入行車道,被一輛重型貨車撞擊,碾壓後,腿部勾在車底,屍體在被拖拉後,身體和腿部產生斷裂,腿部在肇事車繼續行駛經過葬狗坡急轉彎處,被甩到路邊的草叢裏,悲劇,就是這樣發生的。”

何敬業一邊全神貫注地聽,一邊連連點頭:“這樣的死亡經過,基本和輪胎痕跡分析吻合。”

何曉箏說:“現在,第一個問題出現了,死者是如何被撞擊的?如果死者是在馬路上行走時被撞,那麽,肇事車的車前部會先撞在死者腿部。由於慣性的作用,她頭部會倒向汽車的擋風玻璃。因而,她頭部會受到嚴重撞擊,身體極有可能被撞飛出去,落在地上,然後是肇事車因為刹停不住而從傷者身上碾壓過去,再然後才是拖拉屍體。從屍表檢驗來看,死者後腦有拖擦傷,面部除灰塵、霧水和血汙以外,一點傷痕都沒有,這種現象成為令人質疑的證據。”

何敬業說:“大貨車比轎車高,撞擊點應該落在死者腹、腰部,所以頭部不會受傷!另外,今天霧大,車速較慢,車從死者的身後將其撞倒,身體不會有太大的慣性,受害人會直接趴向地面,然後車輛碾壓過去,屍體被勾在底盤,拖拉,斷裂,並在急轉彎時,將腿部甩飛。”

何曉箏說:“您這種分析,似乎非常符合我推斷出的死亡姿勢,身體趴向地面,雙手抓地。但是,就算死者僥幸沒有被撞擊到頭部,那麽,這種趴地姿勢,在拖拉的時候,面部會朝下,一定會出現拖擦傷。目前,屍體狀態表明:拖拉時,死者是仰面朝上。屍體究竟是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什麽情況下?鷂子大翻身的呢?”

“這很可能是車輛前輪碾壓,後輪將屍體帶翻。”

“您是說,在車底翻身?”

“是的。我曾經碰到過這樣的案例。”

“不,我認為這種翻身難度很大,不能經常發生,如果是意外車禍,司機在撞到人或者撞人以後,都會本能地踩住刹車。可現場並沒有發現一絲刹車痕跡,甚至從死者身上重重地碾過以後,也沒有一絲減速跡象。大貨車從一個活生生的人身上碾過,司機會一點感覺都沒有嗎?”

“根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我懷疑,司機根本不知道他撞了人!”

“為什麽?”

“根據車況、路況分析,霧天能見度過低、路面崎嶇,顛簸幾下,也屬正常。由於貨車車身長、車體重,並且駕駛員的座位是在左側,而死者是從右側勾進到車底,車身太高,根本看不見下面有人。再說,如此重量級的龐然大物掛住一個女孩,就如同大象身上背只螞蟻,怎麽也不會有感覺的。”

“碾壓人時,受害人會發生慘叫,難道司機的耳膜有問題?”

何曉箏伶牙俐齒,步步緊逼。但何敬業也是有底線的,每天都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怎麽也不能在退休前,制造冤案,留下話柄。否則,今後退休回家,別說去找池文青復合,就算找鄰居老太太吹牛也不夠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