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鬼街魅影

琀,就是古代塞在死人嘴裏的珠玉,作為真品,是不打孔眼的,即使有,也是後人打上的。

最不得了的是,猴渣竟發現這塊琀蟬,以血沁為主,銅沁次之,土沁和水銀沁再次,古書有雲:玉得五彩沁,勝得十萬金。猴渣想到這兒,額頭那疤瘌眼周圍,立刻冒出一層冷汗。

猴渣擡眼看著門口老人,心中不免詫異。這位年邁老人,怎麽會有生坑裏的東西,難道她會飛檐走壁,鉆洞打墻?然而,關於琀蟬來歷之類的問題,不管猴渣怎麽試探提醒,那位老人則一律只說:“祖傳的。”

這是漢代葬玉琀蟬,絕不會錯。可讓猴渣吃不準的是,出土古玉,在生坑時,玉肌理的色沁很難看出,只有盤熟後,對著透玉燈,才能看清此玉受什麽色沁,受幾色沁。而這塊琀蟬,卻隱隱透著五彩沁。猴渣拿起琀蟬,放在鼻子跟前,聞了幾下,如果真是在地下埋過多年,會有一股泥土的腥味,而經過強腐蝕性化學藥水浸泡的造假貨,往往含有較刺鼻的氣味,數年不去。而這塊玉蟬,泥土腥味並不明顯,也沒藥味。

猴渣原本就是做假沁的出身,之前,猴渣為了做出好的血沁,將玉燒熱,直接戳進牲口體內,牲口慘叫而亡,玉被加熱,本身受熱膨脹,遇冷緊急收縮,出現細小裂紋,血液能夠迅速進入,形成血沁,非常絢麗,幾乎可以亂真。只有少數行家,才能從外表火燒裂紋、紅絲紋理上辨認真偽。只是,這法子太過狠毒。

玄光閣裏擺放的“古玉”,大多數是用紅色玉皮,冒充的血沁,俗稱賊光。少部分是紅光草染色,俗稱老提油。有幾塊梅玉,是用高濃度烏梅水煮後,慢慢形成的水坑古。但這些招兒做出來的沁,玉質不古,色澤沒有濃淡變化,也沒有土斑土銹,只能蒙些新手來此燒錢。真正夠年份的,猴渣沒有,即使有,也不敢拿出來擺放。

然而,讓猴渣最擔心的,並不是這只琀蟬的沁色成因,而是老人會開價多少。這琀蟬,雖然只有手指粗細,但絕對是件海價的行貨,一旦老人繃出個天價來,那琀蟬就會與他失之交臂。就在猴渣憂慮萬分之時,老人敲了幾下門,輕聲說道:“時間不早了,您要是想留下,就趕緊給個價。家裏路遠,天亮前,我得趕回去。”

猴渣看出老人急於出貨,心中暗喜。賣主心急,自然繃不住邪價兒。所以,猴渣也不急著出價,慢悠悠地問道:“您祖上往下傳的時候,有沒有說這是什麽?”

老人見猴渣有意看她,急忙擡起胳膊,擋在臉面上,抹了幾下眼睛,像是想起什麽傷心往事,哽咽著說:“我父親腦溢血,人走得急,什麽話也沒留下。這東西,我也看不出是什麽,做什麽用的,只是想老人的時候,才打開駝皮,看上兩眼。如今家裏遭了大難……”

猴渣聽到老人說“駝皮”,這才注意到,包琀蟬的是塊駝皮,心裏不免一陣暗罵。收藏出土古玉最大忌諱,就是忌油,忌腥,忌臟。駝皮裏含有油脂,會堵塞玉器的土門,不利於古玉吐灰恢復。古玉出土後,要靠人氣盤玩發燙發熱,古玉新陳代謝時,如碰到腥味之物,玉器會吸收。用駝皮包裹,會影響玉器的氣味。再看這塊駝皮,也真夠年代的,臟兮兮,黑漆漆,很不幹凈。古玉本身的玉肌理就帶有土中的河泥濁水,如再遇臟,會延長脫胎時間,這都是大忌。

猴渣嘆了口氣,摸出一塊棉布,想替換掉那塊駝皮。但轉念一想,每一個古物件,都有可能藏著主人不尋常的故事,在沒找到新主人之前,最好不要動它。於是,他將琀蟬重新用駝皮包好,朝供桌那兒走去。他把駝皮包合在手心,拜了三拜。

供桌上有個牌位,上面寫著:祖父猴瞎子之位。牌位後面是一幅畫像,上面是一位清末民初時期的老者,身著馬褂長袍,雙眼朝天,風度不凡。猴渣拜完畫像,想到老人說家裏遭難的話,定是想哭窮升價,心裏已經準備好數種砍價的套路。

猴渣走到老人跟前,嘆息道:“瞧您這麽大歲數了,我也不瞞您,這是玉蟬。雖然這玉蟬有一眼,但您也別繃天價,我這廟小,容不下大佛。再說,玩玉和吃玉不一樣,玩玉是作為收藏、辟邪、盤玩,只要喜歡,也不在乎什麽價錢。吃玉就是倒賣,從中獲利。我是個吃玉的,咱真人面前不說假話,琀,這東西有點邪氣,不好出手。我先聽您說一句,價格合適的話,我就留下它。”猴渣做出一臉苦相,語氣裏又帶著些為難,目的是不想讓老人繃天價。

老人聽猴渣這麽為難,把頭低了低,說:“家裏著火,東西全燒沒了,您可憐我這老身子骨,給個千兒八百的,我先湊合著活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