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4頁)

當史蒂夫・埃德蒙回家時,加拿大變了,他自己也變了。一個戰鬥英雄回到了一個經濟蓬勃發展的國家。他來自於薩德伯裏盆地,他回到的也是這個盆地。他的父親以及祖父都是礦工。自從一八八五年起,加拿大人就在薩德伯裏附近開采銅礦和鎳礦。埃德蒙家庭一直在此從事礦業。

史蒂夫・埃德蒙發現,空軍給了他一份優厚的退伍安置費,於是他用這筆錢去上大學。他是他們家的第一個大學生。自然,在大學裏他主修采礦工程,輔修冶金學。他發奮學習,這兩門專業課的成績一直在班級裏名列前茅。一九四八年畢業時,他立即被盆地裏的一家大公司——國際鎳礦公司搶了過去。

成立於一九〇二年的國際鎳礦曾讓加拿大成為世界鎳金屬的主要供應國,公司的重點是在安大略省薩德伯裏以外的大礦床。埃德蒙加入公司當了一名見習采礦經理。

史蒂夫・埃德蒙本可以一直擔任一名采礦經理,居住在薩德伯裏郊外一座舒適但質量一般的木板房屋裏,但他那躁動不安的內心總是在告訴他,應該還有一種更好的活法。

大學老師教過他,基本的鎳礦,亦即硫鎳鐵礦,也含有其他元素。鉑、鈀、銥、釕、銠、碲、硒、鈷、銀和金,也存在於硫鎳鐵礦之中。埃德蒙開始鉆研稀土金屬、它們的用途和市場對它們的潛在需求。其他人都不想去搞。這是因為它們的含量非常微小,把它們提取出來很不經濟,所以它們留在礦渣堆裏。當時極少有人知道什麽是稀土金屬。

幾乎所有發財致富的故事都依賴於一個出色的好主意,以及著手去做的勇氣。艱苦工作和運氣當然也有幫助。當其他年輕的采礦經理們在關心大麥的收成、盼著能多喝幾杯啤酒時,史蒂夫・埃德蒙的好主意是回到實驗室裏去。他所研究出來的成果,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壓酸濾取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流程是把微量的稀土金屬從礦渣中溶解出來,然後再讓它們重新構成金屬。

假如他把這個科研成果交給公司,他頂多會得到上司的一句贊揚,也許還能品嘗到一頓美味佳肴。然而他辭去工作,坐上火車的一個三等席位去了多倫多,去找專利局。那一年他三十歲,踏上了開始創業的道路。

他當然借了錢,但不是很多,因為他開發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啟動資金。當硫鎳鐵礦被提取了鎳,或者至少已被提煉得失去了經濟價值後,礦業公司留下了巨大的礦渣堆。礦渣是廢物,是垃圾,沒人要。但史蒂夫・埃德蒙要。他用極低的價格把礦渣買了下來。

他創立了埃德蒙金屬公司,在多倫多股市被簡稱為埃米斯,而且股價持續上升。他從來不拋售,也從來沒有聽從銀行和金融顧問們向他提出的冒險建議。這種做法,使他避免了大起大落,避免了泡沫,避免了毀滅。到四十歲時,他已經是一個幾百萬富翁了,到一九八五年六十五歲時,他成了億萬富翁。

他沒有絲毫的張揚和炫耀,從來不忘本;他大力資助慈善事業,對政治敬而遠之,是一個愛家的好男人。

多年來,確實有幾個傻瓜認為他外表和善,可以欺負,千方百計地想騙他、坑害他。史蒂夫・埃德蒙的意志力如同他所操縱過的航空發動機一樣堅強,而那些笨蛋發現這點的時候總是太晚了。

他只結過一次婚,是在一九四九年,正好是他做出重大發現的前夕。他和妻子菲伊相親相愛,直至一九九四年運動神經疾病奪去了她的生命。他們有一個孩子,女兒安妮,生於一九五〇年。

到了老年,史蒂夫・埃德蒙依然一如既往地溺愛這個女兒,喜歡女兒在二十二歲時所嫁的女婿——喬治城大學學者阿德裏安・科倫索教授,喜愛唯一的外孫裏基。小夥子今年二十歲了,在上大學前離家去了歐洲的某個地方。

大多數時間裏,史蒂夫・埃德蒙是一個心滿意足的男人,他有理由感到滿足。但有時候他也會傷感,寢食難安。這時候他就會穿過他在安大略省溫莎市內那座高樓的頂層辦公套間,去凝視照片裏那些年輕的臉。來自遙遠地方和很久以前的臉。

內線電話響了。他走回到書桌邊。

“說吧,瓊。”

“是您的女兒科倫索夫人從美國弗吉尼亞來電。”

“好的,把她接過來。”在轉接電話時,他靠在了一把搖椅的椅背上。“嗨,親愛的,你好嗎?”

聽著聽著,笑容在他的臉上凝固了。他在椅子裏坐直身體,又向前傾,靠在桌邊上。

“你說的‘失蹤’是什麽意思?……你打過電話了嗎?……波黑?電話不通……安妮,你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是不寫信的……也許郵件在那邊耽擱了……是的,他是作過承諾……好吧,把這事留給我來處理。他在為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