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第2/4頁)

她最喜歡的步驟是打開大門之後,看見玄關的刹那。在入口處先脫鞋,把皮鞋整齊擺進鞋櫃裏,換上藤編的室內拖。書中描述的屋子是一棟私人圖書館,企業家為了紀念並保存自家的藏書,開放給大眾閱讀。現實中的她時常到公立圖書館閱讀,卻從未去過任何私人圖書館。初一時她參加了學校的“讀書社”,每周末指導老師會帶大家去市立圖書館借書,因為借回來的圖書都得經過母親審核,她多半在館內閱讀,因為貪心,也因為時間有限,幸好小五時母親讓她去學了速讀,也參加過記憶訓練的課程,這些當時覺得痛苦的補習課卻成為如今對抗母親的才能。

她讀過許多十四歲少女不會閱讀的小說。她總是搭電梯到達七樓的翻譯書區,貪婪地一口氣拿下四五本書,在閱讀桌上飛快地瀏覽,因為時間總是不夠,她至少能記得某一本書的故事大綱、文字氣氛、作者姓名,像是背誦什麽般,全部塞進她意識中屬於“小說”的這一區塊。為了有效運用她僅有的記憶力,她將預備記下的所有事物都加以區分,像圖書館收藏書籍那般分類,來不及閱讀的就以圖像方式瀏覽記憶,暫時存放起來,稍得空當就反復咀嚼,強逼自己記住。

她幾乎記下了想要記得的所有事物,只因記憶是她唯一可以收放心愛事物的地方。母親對她嚴格控管,從飲食起居、學校課業、朋友交往、作息安排、觀看電視、閱讀書本、上網瀏覽的網頁、手機發出的訊息、臉書的朋友數量、發表文章的內容、按贊的對象等,“所有文字記錄”,母親緊隨在後,逐一加以檢視、分析、評價,並且過濾篩選,通過母親指縫“可以留下的”幾乎都已經是殘渣,是她不想要的東西。

八歲那年母親與父親離婚,爭鬧多時終於以“判賠一百萬並放棄女兒監護權”的條件,父親讓母親因高度自尊在盛怒失控底下簽字離婚,一年後迎娶了母親一直懷疑是外遇對象的阿姨。母親從一歇斯底裏的失婚者,逐步邁向“秘密警察”的境界,失去對父親的控制權,她轉而控制年僅十歲的她,如此反復四年,狀況不減反增,母親收束的手段隨著她年歲的增長日趨嚴格,她也因此反長成一個擁有一整座記憶圖書館的少女。

聽見母親的腳步聲,她從幻夢中轉身,迅速切換意識,將整座圖書館關閉。

夜裏九點鐘,母親準時朝她房間走了過來,她能用腳步聲來判斷母親今天心情好壞,會挨罵與否,當然,母親幾乎都活在壞情緒之中,但她不是每日都被處罰的,挨罵受打這種事有心理準備總是比較好。

步伐急促而沉重,砰砰砰,室內脫鞋尾端拍擊著木地板形成重重的砰聲,她火速把桌上的書本收好,耳機與手機都收拾妥當,但她不清理現場,以免增添母親的疑心。

母親沒有主動要求,但她總是把房門敞開,任母親自由進出。“妹妹,作業寫好了嗎?”母親神經質的聲音出現。“在幹嗎?”故作溫柔鎮定卻又忍不住氣急敗壞,她後悔自己把桌子清得太空,來不及翻開數學參考書。“今天的考卷呢?”母親走過來她立刻起身讓位,母親好自然徑自操作她的桌面電腦。先檢查網頁瀏覽記錄,然後兀自打開她的臉書頁面,聽同學們都說父母要求加入臉書朋友,覺得困擾,有人還因此申請兩個賬號,一個專門讓父母監管,然而她覺得那樣做也沒用,母親絲毫未覺不妥地要求她交出臉書賬號密碼,雖然沒有以她的名義發文,但逐一檢視她所有朋友的動態,使她對臉書已失去興趣,甚至有背叛朋友的感覺。即使如此,每日她仍上網瀏覽,每兩三日就發表一篇“積極向上”、“甜美溫馨”的動態,她小心揀選著給朋友的贊,若無其事地改變習慣。後來她發現自己的e-mail密碼被母親破解了,雖然幾次試著更改密碼,也試著申請其他郵箱,但種種監視使她感覺這台電腦已無任何安全之地。

據說,當年母親即以這些方式破解了父親的外遇。可是父親說,他與阿姨在離婚前一直都只是筆友。

母親無所不在。

為求安生,她為自己尋找的不是一個新的匿名臉書、免費e-mail賬號,或秘密部落格,甚至幹脆到網咖或朋友家上網。她不做這些會導致更大危險與麻煩的事,她要創造出這世上誰都找不到的秘密藏身之所,於是她日夜編織,反復堆砌,在腦中為自己建造了一座可以存放任何知識、記憶、圖像、文字、心情與感受,任何“有形無形事物”的建築,僅屬於她自己的圖書館。

作文簿、考試卷、練習本,母親在一旁翻閱,眼神如鷹如電,她戰戰兢兢。上學期在學校得了作文比賽冠軍,母親收到語文老師親筆的贊美信,老師詢問母親是否願意讓孩子加入語文資優班,引發了母親喜悅與驚恐交織的復雜心情。母親讓她參加資優班一周兩次的加強輔導,為她買來老師指定的課外讀物,陪她上圖書館,帶她去逛書店,在日常的作文課以外,也遵照“師囑”特別加強課余的“日常寫作”。母親帶著神氣又危疑的心情看待女兒的文學天分,半是鼓勵半是恫嚇地對她說:“書寫是一種背叛。”母親說,“小說都是謊言。”書房的墻上掛著作文比賽獎狀,母親找來書法名家寫上兩個字掛軸在旁:“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