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一碗紅塵擺在這裏,請用茶……(第2/5頁)

隨後的七天時間裏,一葉先生只是跟我講了這茶采摘,到最終加工結束的每一道工序。這裏面的道道工序都傾注了茶人的心血。每一道都有很大的講究,除外這裏還涉及到了制茶的火候學問,等等很多的東西。

除了講這些,再就是品茶了。

巖茶的幾十個品種,從常見的大紅袍,鐵羅漢,水仙,肉桂,瓜子金,等等很多,在一葉先生的帶領下,眾人品了一個遍。

喝茶也有講究,初手喝的是茶的香氣,口感,中手喝的是韻味,山氣,土木之氣。高手喝的是靈,制茶師父的靈氣,茶樹的靈氣,那一片山,一片地的靈氣。

我在一葉先生的指導下,從嘗了一口茶喝出香味,到最後,品一茶,就能看到制茶人的模樣兒,知道他的脾氣性情,乃至身高,等等的一切。

到最後,我通過喝一口白開水,然後看到這水生成的環境,地穴空間的大小,溫度,巖石的結構之後。我明白,一葉先生又送了我一樣神通本事。

味覺,為六識之一。

六識,便是生魂體現的種種識覺。

生魂代表了身體,身體通過識覺來分辨一些事物。

神通代表了認知事物的層次。

無論哪一個行業,其實都有這神通。比如一個喜歡貓,並愛養貓的人,他做了一輩子的鏟屎官,服侍過不同品種的喵星人。那麽他就有一個神通。只要一打眼,看一眼這個貓,就知道對方想幹什麽,需要什麽,這是什麽貓,什麽品種,幾歲,公母,產自哪裏,性情如何等等一系列的東西全都知道。

而這些是附在物體上的顯信息。

即通過一些顯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就完全能掌握的東西。

還有一種叫潛信息。

道家人,能讀到這潛信息,能看到一只貓具體接觸過什麽樣的人,它在什麽樣的環境居住過,它的父母是什麽樣的,多大,健在否,等等一切皆能讀出來。

放到器物上也是一樣。

我身上原本有這本事,只是我不知道怎麽來用。如今遇到了一葉先生,我知道這本事怎麽用了。

先識外物,通過觸碰一塊巖石,握著一把土壤,來解讀這巖石,土壤裏包裹的信息。再對著觀山,觀樹。看花草樹木是悲是喜……

如此熟練了四天後,第五天,一葉先生在後院給我安排了一間靜室。他告訴我該打坐了。

這次的打坐卻又有很大不同。

一葉先生問我,平時打坐,坐的都是些什麽。

我告訴他,學的這一門很雜,沒有固定的派系,只是一開始有個天地的回向。到後來,功夫深了,就又坐非想非非想的那一念。

目前呢,倒是也能坐住那一念。

大概的境界,就是這樣吧。

一葉先生告訴我,我能坐住非想非非想的那一念確實是非常的厲害。可是,我這一念無根,無根的話,坐住了,也無法盜取元炁。

修道二字。陰符經講的好,歸根結底就是一個盜字。人活在世間,有日常的活動,本身就是一個消耗的過程。想長生久視,想肉身成聖。盜元炁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

否則,古往今來,尤其民國時期,那會兒有很多的武術家。但這些武術家的壽命都很短。原因何在?就是一個不懂盜元炁。

而打的過程,卻是一個爆發元炁的過程。

無論接引外力也好,還是發的本力也罷,最終打的就是一個元炁。

我如果想盜元炁,這靜坐功夫,還得從根上來修。

於是,他教了我搭鵲橋。

搭上了後,可以口生津液,那個叫金津玉液,它是比什麽大補藥都要好的靈丹。

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龍虎合抱印。

即手上要結一個印訣。

這些做好了以後,第三步就是六根大定。

何為六根大定,六根講的就是六識,要求六識不動,不因外,因內而動。

要一下子定在那裏,仿佛一根釘。頭頂有柄錘,坐下來,錘一落,人就要定住不動了。不僅身不動,心等等一切都不要動。

做了這一步後。第四步就是個合。

合上天地。

與天地合,首要一點就是要舍去一個我,要求無我才行。

有了我執的念,永遠沒辦法合入天地。

將心中的我執斬去了之後,天地自然就合進來了。

但這個過程的初步階段,要有人護法才行,無人護法,外邪容易侵入,到時合上來的很可能是一道外邪,而不是所謂的天地了。

只不過,這是相對身上沒有任何功夫的普通人而言的了,類似我們這些武者身上陽烈之氣高的嚇人,休說一般外邪,就算修成大氣候的東西,都不敢接近我身體方圓百米的區域。

合上天地,什麽都不要想,不要做,不要有什麽導引,觀想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