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4/5頁)

青江又盯著畫面看了半天,嘆息道:“雖然無法相信,卻又不能不信啊。”

“就算是奇跡,也不見得有這麽驚人吧?”羽原操作著平板,畫面消失了。

“為什麽會這樣?果然是手術的影響嗎?”

“只能這麽認為了。不過在此之前,請容許我先談談別的話題。這件事和我的研究室曾經致力過的專家頭腦(Expert Brain)項目有關。”

“專家……聽上去很難的樣子。”

“您應該很容易就能理解。我當時正在進行一項研究,從分子、細胞層面解析大腦的高次機能,成功解明了腦神經活動和記憶、學習之間的關系。接下來,我將關注點放在工藝品和材料加工領域,研究那些在手工作業方面呈現出驚人技藝的著名工匠的大腦。在好幾名巧匠的協助下,我發現了令人驚異的事實。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他們擁有好幾個大腦。”

青江身子向後一仰:“怎麽可能……”

“當然,這是個比喻。”羽原點著頭道,“在解剖學上,普通人的大腦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可是,一旦進入作業領域,區分就非常明顯了。無論進行多麽復雜的作業,他們的大腦都只使用了一部分。當砍削、彎曲、組裝部件的時候,普通人必須擴大大腦的使用範圍才能完成。如果工序更復雜,就得幾乎把整個大腦全都用上,就算有人跟自己說話也充耳不聞。聽其實還是能聽到的,最重要的是信息處理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在這一方面,巧匠們的情報處理能力就顯得遊刃有余,一邊工作,一邊還能觀察、思考、修正。而他們自己,是完全意識不到的。許多信息的處理都是下意識進行。這就是職人的‘感覺’所在。”

青江嗯了一聲。他知道專業匠人們有多厲害,但是一經科學說明,卻有了一種截然不同的感染力。

“這是靠訓練達到的嗎?”

“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我認為,遺傳基因也是要素之一。反復訓練能讓大腦創造出效率更高的神經回路,但其速度和成果卻因人而異。”

這一點,青江也能夠理解。就和體育天賦類似吧。就算付出同樣的努力,也不見得能獲得同樣的回報。

“現在讓我們繼續談謙人君。”羽原說,“在他身上,新神經回路的形成速度特別快。當大腦需要處理某種信息的時候,一開始會花點時間,但反復幾次之後,處理速度就會飛速上升。通過研究,我發現,這種處理所使用的大腦範圍被局限在最小限度以內。就和工匠們一樣,他的大腦是有余裕的。所以,余下的部分,就可以用來處理完全不同的信息。他從植物人狀態中奇跡般復活,原因就在於此。那麽,這種信息處理能力能提高到什麽程度呢?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所以,謙人君就寄住在了數理學研究所。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研究,諸如什麽是智能,等等。謙人君連日接受各種各樣的測試,當然,這都是他自願的。終於,我們逐漸明白了在他大腦裏發生的事情。簡單地說,就是他能夠幾乎完美地預測未來的情況。他可以即時解析通過五感獲得的信息,預測下一個瞬間會發生什麽。反復多次之後,就能預測骰子的點數、箭矢的軌跡等等。”

聽著羽原的講述,青江想起了幾個畫面。他自己也目睹過類似的現象。不僅僅是白煙,還有保齡球、抓娃娃機……不,他搖搖頭,在更早之前就見過了,在赤熊溫泉旅館的大廳裏,預測到了打翻在桌子上的液體的擴散範圍。只不過,預測這些的並不是甘粕謙人,是另一個人。

“羽原圓華君也……”

“這件事,待會再說吧。”羽原制止似的伸出一只手,“您剛才問我,為什麽不對外宣布?首先,請讓我回答這個問題。原因之一,是數理學研究所並不屬於開明大學,它是一個國家研究機構。謙人君的事,我當然已經告知了厚勞省和文科省,還有警察廳。”

“警察廳?”

“現在的信息學和犯罪調查息息相關啊。”羽原說,“省廳指示,是否公布謙人君的事情,要等研究獲得進展,技術確立之後再商議,在此之前,這都是絕密。”

“絕密……”

“您想想就可以理解了。畢竟,這種技術或許會產生一類天才。如果公布不當,到處都進行起人體試驗來,那就麻煩了。不過,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國家想獨占這種劃時代的研究吧。”

“研究現在進展到什麽程度了?”

羽原聳聳肩,輕輕一擡手。

“這正是我要說的。謙人君剛來的時候,我們還不能確定,他的能力是手術帶來的影響,還是他自身就具備的。也有別的患者接受過類似的手術,但沒有一例像他一樣。後來我們終於掌握了幾條線索,確認是手術帶來的影響,問題又來了:如何再現?要重現,需要克服很多困難。一句話,需要在和謙人君完全相同的大腦部位,進行完全相同的手術。但湊巧出現這種患者的可能性太低了。作為解決策略,提出了一個想法。但那必然會被追究倫理方面的責任,是禁斷試驗。您能不能猜到,那是個什麽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