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3/8頁)

“誒……到溫泉街有多遠?”

“大概一公裏吧。”

“還挺長的。”青江望著小路深處。路上積著雪,看上去不太容易走。“被害者是不是走上了這條路?”

“對。往前再走三百米,他就倒在那個地方。”

內川從背包中取出平板電腦,熟練地操作起來。她把屏幕給青江看:“這就是現場。”

屏幕上是一條掩映在樹林中的小路。內川的手指劃過屏幕,給青江看了幾張照片。這幾張照片都差不多,讓人可以了解大致情況。寬約兩三米的雪道拐了一個平緩的彎,由於積雪的緣故,周圍的地面要比道路高出將近一米。一座紅色長椅孤零零地擺在那兒,椅子腿深深地埋在了雪裏。

“有人從道路另一頭走來,發現他倒在長椅旁邊。那是個本地人,每星期都會經過這裏幾趟。如果那人沒有經過,遺體的發現時間恐怕還會更晚。”

“你的意思是?”

“這條遊覽步道主要是在夏天和紅葉季使用的,現在這個季節,幾乎沒有人從這兒走。穿一般的鞋子走起來也很困難。所以,讓人弄不明白的是,被害者為什麽要走進這條路?何況還是孤身一人。”

“確定被害者是從這一頭走進去的嗎?”

“確定了。因為剛下過雪,地上還留著腳印。”

“腳印啊……”

青江腦海中浮現出雪地上點點腳印的畫面。這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闖進腦海。

“恕我多問一句,腳印是一個人的嗎?”

“啊?”

“我只是想問問,當天有沒有別人進入遊覽步道。”

哦,內川點點頭。

“幸好看上去並沒有別人進入過。沒有別的腳印。”

“這樣啊。”

內川大概以為,青江這樣問,是考慮到如果還有別人進入,受害者就會增加吧。但他詢問腳印的數量,卻是想確認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可能性:是不是有人把被害者帶到了這裏,用某種手段讓他吸入硫化氫,中毒身亡?都是聽了中岡的推理,才讓他有了這種古怪的念頭。不過,聽說沒有別的腳印了,他還是松了一口氣。接下來就不用想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了。

“您怎麽看?”內川征求他的意見。

“從現場照片來看,當地被樹木和積雪環繞,如果附近產生了硫化氫,是很有可能積存下來的。以前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故?”

“這件事我也問過本地人了,沒有發生過。在這條遊覽步道上,連硫磺的氣味都沒有出現過。”

“連氣味都沒有?這就怪了。”

“所以才想借助老師您的智慧。”內川仰起臉,注視著青江。那樣子似乎在說:您可是專家,怎麽能像我們這些外行一樣絞盡腦汁呀?

“有沒有可以了解周邊詳細地形的材料?泉眼的分布我也想知道。接下來,還有必要確認一下現場和溫泉街的位置關系。因為旅館浴場排放的硫化氫氣體有可能隨著風飄過來。哦,對了,我還需要當天的天氣。如果有風速、風向等數據,就能作為參考了。”青江姑且把想到的全都說了出來。

“好的。天黑前應該能備齊,我會帶到您下榻的旅館去。”內川說著,拿出筆記本,奮筆疾書。

青江在周圍轉了轉,就乘上出租車到溫泉街去了。

“去世的是一名男性吧。多大年紀?”在車裏,青江問道。

“好像是……”內川翻開剛才的筆記本,“三十九歲。”

“這麽年輕啊。我以為,既然獨自一人在溫泉旅館住宿,應該是年紀更大的人呢。”

“人是各種各樣的嘛。而且,他似乎沒有住旅館。”

“誒,是嗎?”

“已經查過所有旅館了,沒有一家旅館接到過他的預約。或許是在獨自旅行的途中,漫無目的地逛了過去吧。”

“漫無目的……”青江看看後面,“到那條遊覽步道要怎麽去呢?從車站出來的話,要搭出租車吧?”

“那是自然,他看上去又沒有開車。”

“搭了出租車,沒去溫泉街,卻特地去了那條遊覽步道?司機先生,這樣做的人多嗎?”

“哪有,我從沒載過那樣的客人。”司機想了想,“這季節,會去那兒的,應該只有本地人吧。”

“那麽,被害者為什麽要去那裏?”青江追問內川。

“這……”她陷入了沉思。

“死者的遺屬怎麽說呢?”

“還沒有和家屬取得聯系。”

“哦,這樣啊。那麽,遺體現在在哪裏?”

“應該在縣裏的大學醫院吧。移送解剖之後,就那樣放著。聯系不上家屬,警方也很困擾,聽說正在尋找可以認領遺體的人。”

“是一個人生活嗎……那看來只可能和工作有關了。他是做什麽的?”

“呃……”內川含糊起來,“我不太清楚。從隨身攜帶的名片上看,似乎是演員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