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2/8頁)

“不,我想先去看看現場。現在就快到事故發生的時間段了。”

“好的。在外面替您備好了車,請跟我來。”

走出小小的車站,雪地裏有一處小小的交通島。旁邊停著的一輛出租車開過來,停在兩人面前。車子顯示牌上的文字變成了“包車”。

“請。”內川催促道。青江上了車。

內川也鉆了進來,對司機說:“請沿著剛才說好的路線開。”看來她也料到青江會先去現場。

“報上說,事發現場並不是禁止入內的區域呢。”車子開動沒多久,青江就切入正題。

“是這樣。我也問過觀光振興課的負責人了,他們完全沒想到會出這種事。”

“他們測過硫化氫濃度嗎?”

“說是會定期進行檢測。但他們的側重點在氣體容易留存的屋內,室外就不怎麽考慮了。”

“原來如此。”

青江的視線轉向車窗外。道路兩旁是潔白的雪墻。後面能看見零零星星的幾戶人家。

苫手溫泉是在兩天前發生中毒事故的。一名來自東京的遊客遇難。這些青江已經在昨天和內川的通話中知道了。前來采訪事故的內川從赤熊溫泉的報道中知道了青江,就給他打了個電話。

她想知道,青江對此次事故的原因有什麽看法。青江回答“無可奉告”。他沒去過苫手溫泉,又沒見過現場的情況,肯定不能發表評論。

但內川沒有輕易放棄。她表示可以把現場照片給青江發過去,如果有必需的數據,也會想盡辦法弄到手。她的聲音是大媽,那股魄力卻實實在在是個新聞記者。

青江說,光憑那些東西是無法作出判斷的。不過,對於事故,他並非全無興趣。或者說,他更想親眼去確認一番。於是,他試探著說:

“如果貴社能承擔交通費的話,我可以自己過去一趟。”

他原以為對方會回絕。結果內川卻喜滋滋地說:“誒,真的嗎?”接著,她勁頭十足地說,那請您務必要來,我來給您做向導。

青江會有興趣,當然是因為腦子裏還惦記著赤熊溫泉那件事。分析一下這次的事故原因,或許對那邊提出方案也有幫助。

而且,罕見的事故居然在兩個月內連發兩起——接到內川的電話時,他最先想到的是這個。他預感,今後得對全日本的硫化氫型溫泉區制定個對策了。

出租車沿著一條狹窄的雪道前進。前面是個Y字路口,左邊的岔道已經禁止通行了。一位穿著防寒外套的警官站在那裏。

“請停下吧。”內川說。司機把車停在了路邊。

內川下了車,向警官走去。她出示了類似名片或文件之類的東西,說了些什麽。脖子上繞著圍巾的警官朝這邊瞟了一眼。

內川回來了。

“已經說好了。從這裏開始,能不能請您步行?”

“好的。”

青江下車與內川一起走上了雪道。他早已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穿著雪地靴。這雙靴子是去調查赤熊溫泉事故的時候買的,沒想到還在別處派上了用場。

小路橫穿過山的斜面,透過積雪的林木間的空隙,能看到右下方的幾座建築。他問了問內川,得知那就是溫泉街。

“從剛才的岔路口向右走,就能到溫泉街。”

“那,這條路通往哪兒?”

“從三月到十一月,能走到山的另一邊。不過現在已經被大雪封住了。”

“這麽說,一直走下去就是斷頭路了吧?”

“不,前面還有個岔路口,如果走沒有禁止通行的那一邊,就能到溫泉街。有的地方,從這兒走還更快。”

前面有幾個人影。兩人走近後,站在最前面的一個戴頭盔的男人轉過臉來:“是記者嗎?”

“是的,今天早上和您那邊聯系過。”

男人點點頭。“哦,我聽說了。”

“現在是什麽情況?”

“怎麽說呢……反正,沒什麽變化。”

“那是濃度計吧。”青江望著男人手裏拿的計量器,“讀數是多少?”

“差不多是0……”男人有些訝異地回答。

“啊,這位是泰鵬大學的青江教授。我想請他查證一下這次的事故,就把他帶來了。”內川解釋道。

男人收起了疑惑的神色,模棱兩可地點頭道:“那就拜托了。”

看來沒必要拿出名片來了。青江看看四周,問道:“現場在哪裏?”

“就在前面。”內川說,她向男人確認,“可以請教授去看看嗎?”

“行倒是行,不過只能到入口為止。”

“好的。青江先生,我們走吧。”

“入口是什麽意思?”

“您去了就知道了。”

走了幾步路,見幾個人正在道路右側幹活。大概是在設置禁止入內的告示牌吧。旁邊有條向下的小路入口。

“這是遊覽步道。”內川說,“從這裏下去能到溫泉街。是一條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