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難以識破的謊言(第2/3頁)

“這麽簡單就承認了?”

“因為我選擇了恰當的時機。”葉秋薇說,“當一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件事時,對其他事的注意力和防備意識就會大幅降低。對司機來說,前方近距離有車時,尤其是車流正在減速時,需要的注意力最多。這時突然發問,得到的通常都是不假思索的回答,而不假思索的回答,就是誠實的回答。”

我點頭表示明白。

她繼續講述:“僅憑這一句,我就基本能確定此前的猜測了。一個‘外’字,足以證明他是電視台內部的人,至少在金庫這件事上如此。而且,凍結反應的出現,以及說話時故意壓低聲音,都證明他感受到了突然的威脅,如果內部金庫與他無關,這種威脅又從何而來?停住車以後,他緩了一會兒,表情嚴肅,目光呆滯,顯然是知道自己說錯了話,正在考慮如何補救。為了進一步確認我的猜測,我必須讓他親口承認金庫的存在,不能給他思考的機會,於是接著說,原來是真的啊,看來傳媒的水也挺深,想想也是,能產生利益的地方,不出現利益才奇怪呢。我不知道他當時具體的心理過程,也許是認為沒有隱瞞的必要,也許是被我最後一句話說服,總之他愣了片刻,整個人突然松弛下來,坦然地笑了笑,說是啊,現在這社會,沒利益的地方都有人去挖掘,能出利益的地方,肯定也不會空著。”

“算是默認了金庫的存在。”我替她解釋了一句。

“是。”她說,“最後一步,就是證實他和金庫之間的關系。我問,陳曦就跟我說有個金庫,也沒說是個什麽樣的金庫,是裝滿現金的保險箱?還是一個秘密的銀行賬戶呢?他說,我在台裏實習,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就聽說有這麽個金庫存在,具體的也不清楚,不過現在這個年代,誰還用保險櫃啊,肯定是銀行賬戶吧。”她吸了一口氣,贊嘆說,“這個謊說得太高明了。”

“怎麽講?”

她解釋說:“低級的謊言與事實完全相反,比如孩子說自己寫完了作業,小偷說自己沒有偷東西,等等。這樣的謊言會給說謊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迫使他們做出釋放壓力的無意識行為,因而很容易判斷。高明的謊言則是將事實模糊化,比如丈夫外遇晚歸說是為了應酬,官員收受賄賂說是迫不得已,這種謊言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安慰,因而能極大地減輕心理壓力,甚至能騙過說謊者自己。王偉不否認自己與金庫之間的關系,而是將其模糊為十幾年前的聽說。同時,他還加了一句無關痛癢的實話——金庫不是保險櫃而是是銀行賬戶,這進一步減輕了他的心理壓力。當時我觀察許久,都沒能在他身上看出破綻。”

“連你都能騙過的謊言,確實夠高明。”我想了想,發現她的話存在紕漏,“不對啊,既然你沒有看出破綻,又是憑什麽判斷他在撒謊的呢?”

“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細節。”她說,“你站在王偉的角度想想:如果你十幾年前去省台實習了一年,無意中得知台裏有個內部金庫——而且只是聽說。如今十幾年過去,你憑什麽確定那個金庫仍然存在呢?”

我皺著眉頭,想了許久,最後長舒了一口氣:“他確實在撒謊。”

“沒錯。”葉秋薇接著說,“這是反向證實,我還需要進行一次正向的證實。我又問,如果是銀行賬戶,肯定得辦在個人名下吧。這個人會是誰呢?他笑笑說,那誰知道。我用崇拜的語氣說,肯定是個很厲害的人。緊接著,他就再次出現了嘴唇緊閉、嘴角外拉的笑容,以及你所說的嗤之以鼻的聲音。”

“恭維。”我說,“這次是因為你的恭維。”

“沒錯。”她說,“到了這一步,我終於可以確定此前的猜測了:他就是省電視台內部金庫的持有者,他的生意也與之相關。”

通過觀察和分析產生猜測,再通過觀察和分析確定猜測,葉秋薇無憑無據,卻迅速弄明白了王偉的身份,對於這種能力,我只能報以驚嘆。所謂的驚人洞察力,其實是建立在驚人的思維能力之上的。

“請繼續。”感嘆完畢,我接著問道,“確認他的身份以後,你又做了什麽?發現了什麽?是什麽讓你對他產生了殺意呢?”

“挖掘。”葉秋薇說,“他的身份如此特殊,值得深度挖掘。確定了他的身份後,我迅速回想了和他交談的每一個細節,很快,一件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還記得麽,他說自己08年上過陳曦的當,還表現出十足的懊惱。正是這件事,讓我突然發現了一個一直以來被忽略的疑點。而正這個疑點,讓我對M事件的調查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