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建立在猜測之上的猜測(第2/2頁)

我看著她的眼睛,一時無語。

她也看了我一眼,繼續分析道:“在這種假設的基礎上,我把事情從頭到尾順了一遍,事情可能是這樣的:當年,剛剛大學畢業的王偉,在父親的安排下進了省電視台實習。實習期間,台裏決定設立一個內部金庫,用以購買新聞線索——以王偉的年齡來看,當時應該正值九十年代初,一些歷史遺留的避諱正在緩緩消散,新聞行業獲得了更多自由,所以,這種決定也合乎情理。最後,台長出於各方面的考慮,把金庫設在了自己兒子的名下。為了更好地隱瞞金庫的存在,台長決定不讓兒子繼續留在台裏發展,等兒子實習期一結束,就幫他進了教育局。此後,電視台購買任何新聞資源,都由王偉辦理付款事宜。我想,他後來可能還有了更深入的參與,比如與賣家的聯絡,憑經驗對信息的價值進行判斷,等等。老台長沒有幫兒子在台裏平步青雲,卻讓兒子掌握了台裏的死穴與命脈,真可謂老謀深算,用心良苦了。”

我深吸了一口氣,思索著說:“隨著參與的不斷深入,王偉一定也從新聞資源的買賣中嗅到了商機。他可以在賣家和電視台之間周旋,賺取大額的差價,這就是他所說的‘一般人接觸不到’的生意。”

“不止如此。”葉秋薇說,“如果某些線索是經過他進入電視台的,他還可以把這些線索進行二次出售,賣給其他需要的人。”

當時,想到自己每個月都被課題壓得喘不過氣,累死累活才拿幾千塊錢的工資,我還真有點羨慕王偉,甚至產生了改行去倒賣新聞資源的沖動。不過很快,王偉死於非命的事實就像一盆冷水潑下,徹底澆滅了我對不義之財的渴求。

“猜測至此,我又找到了另一個與現實的契合點。”葉秋薇停頓片刻,繼續說道,“陳曦身為電視台的招牌記者,又一直在調查M事件,肯定知道王偉代表電視台和丁俊文的交易。所以,當我在電話裏告訴她,王偉的一百萬代表E廠時,她就已經看出了我的破綻,後來追查出我的身份,也是理所當然。她不是個簡單的對手,如果我不是通過《隱痛》發現了她的弱點,勝負尚未可知。”

我看著葉秋薇,覺得不可思議:“僅靠觀察和無憑無據的分析,你就能弄清楚這麽多事?”

“不。”她緩緩地搖了搖頭,“還沒有弄清楚。到目前為止,一切都還只是在假設基礎上進行的分析。就像我之前所說,首先要分析各種假設的合理性,然後才能有的放矢,對王偉進行進一步的試探。”

我另起一行,寫下“試探”二字,問道:“如何試探?”

她說:“反復對比後,我認為‘王偉代表省電視台’這種假設的可能性最大,與現實的契合點也最多。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用言語對他進行暗示,通過他的反應判斷假設是否正確。當時,我思考了將近一分鐘。整整一分鐘的時間裏,我和他都沒有說話。他大概是覺得有點尷尬,沒等我開口,先問了一句,小薇,你跟陳曦是什麽關系?”

“小薇?”我一愣,差點笑出來,“他是這麽稱呼你的?”

“是。”她分析說,“還記得麽,他之前用拇指對我進行過下意識的撫摸。覺察到自己行為不妥後,他連連道歉,還自稱失態,說明他希望能在我面前保持紳士形象。這樣的男人初識女人,對女人的稱呼應該是客氣而禮貌的,小薇這個稱呼確實顯得有些奇怪了。沒等我做出反應,他就立即改了口,叫了我一聲葉教授。”

我點點頭:“我明白了,第一次是口誤,但恰恰表明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中提出過一個重要觀點,即大多數口誤都非偶然,而是說話者潛意識的一種表達。

“對。”葉秋薇說,“在內心深處,他渴望叫我小薇。用小來形容我,其實是在反襯他的大。這種大,象征著雄性的支配地位——他對我有一種潛在的支配欲望,支配欲望則代表了強烈的占有欲。得知我是副教授前,他連我的手都不願意碰,得知我是副教授後,卻又迅速表現出了難以自制的占有欲。我當時就意識到,他的心理問題應該與女人和性有關,而且已經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