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編碼(第6/9頁)

在他看來,兇手身體強壯,基本可以排除吸毒的可能。那麽,罌粟殼應該不是他滿足毒癮所需要的。同時,罌粟殼被摻進麻油膏裏,兇手在自家食用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普通人很難購買到罌粟殼,更別說是摻好罌粟殼的麻油膏。由此推斷,兇手應該是在外用餐時食用了含有罌粟的麻辣類食品。從罌粟殼的成癮效果來看,兇手必然在短時間內反復多次食用這種食品。作為一個經濟狀況較差的體力勞動者,他不可能頻繁出入高档餐飲場所。因此,他只能選擇那些低档小吃,其中,價格低廉的麻辣燙是最有可能的。

專案組的全部人馬都派下去搞排查。方木沒閑著,也來到案發現場附近去碰碰運氣。在調查走訪中,得知有一家麻辣燙非常有名,雖然門臉不大,且位於某居民小區內,但每天顧客盈門,甚至有人坐很遠的公共汽車來吃一碗。方木的直覺告訴他,兇手就在這家麻辣燙的食客之中。前往調查幾次之後,在上一次案發後的第七天中午,方木再次來到這家麻辣燙。果真,他“偶遇”了那個大胡子食客,並且在他身後目睹了整個“發病”過程。

朱志超,男,36歲,漢族。捕前系C市同發熱力公司裝卸一車間的工人。1992年,朱志超技校畢業後,頂了父親的班,進入同發熱力公司工作。1997年1月,朱志超同本單位女工傅華結為夫婦,並和朱志超的父親一起居住在同發熱力公司家屬區中。這套住宅是同發熱力公司的前身——C市第二熱電廠分配給朱志超的父親的。房屋面積為44平方米,且距離三個案發地點都沒有超過五公裏。同年7月,朱志超的父親病逝。1999年,朱志超夫婦協議離婚,沒有子嗣。之後,朱志超一直居住在父親留下的房子裏,沒有再婚,也沒聽說他交往過女朋友。

據朱志超的工友講,朱志超平時沉默寡言,幹活時很下力氣,所以,一直和大家相處得不錯。但是,一些比較熟識的工友說他這人有些怪毛病,每隔一段時間就變得情緒暴躁,稍稍招惹他,輕則挨罵,重則挨打。可是,幾天後又會恢復常態。工友們背地裏說他這是“來月經”。朱志超離婚後,精神狀態變得越發不可捉摸,並有數次攔截、騷擾本單位女工的情況。單位領導念在他是老員工的後代,又離了婚,於是就安排調解賠錢了事。

朱志超的這些怪異行徑也得到了前妻傅華的親口證實。傅華稱,當初決定和朱志超處朋友,就是看上他老實、話少。可是隨著交往的加深,傅華發現朱志超會經常性地情緒失控。有一次在外面吃飯,僅僅因為服務員上菜慢了一些,他就大發脾氣,甚至要動手打人。婚後,朱志超的勤快和吃苦耐勞曾讓傅華感到滿意。然而,在他性格中怪異的一面也逐漸凸顯出來。更讓她苦不堪言的是,朱志超的性欲遠遠強於普通男性。即使在她身體不方便的時候,也會強行要求同房。特別是在朱志超情緒格外暴躁期間,會在進行夫妻生活的時候對傅華施以暴力。傅華逐漸意識到朱志超的精神出了問題,他本人卻拒不承認。後來,在傅華的追問下,朱志超的父親說兒子曾經在上小學的時候,從單杠上摔下來,昏迷了整整兩天一夜。蘇醒後就變得沉默寡言,偶爾會發脾氣。隨著年齡的增長,朱志超陷入情緒狂躁的頻率越來越高。為了幫他成家,朱志超的父親對傅華隱瞞了這件事。傅華得知事情的真相後,要求朱志超立刻就醫。朱志超強烈反對。傅華以不治病就不要孩子作為要挾,朱志超才勉強同意。不過,朱志超堅持要去外地就醫,以免被熟人知曉,引起諸多不便。於是,朱志超夫婦來到省內J市安康醫院就診,被初步診斷為狂躁症,並建議入院治療。因為工作的關系,朱志超沒有同意,只是買了一些藥物。醫院建議他在服藥的同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在醫生的推薦下,朱志超在J市的一家心理診所接受治療。按照醫生的安排,朱志超每隔兩周來J市接受心理輔導。半年後,朱志超的精神狀態有所好轉。孰料,負責對朱志超進行治療的醫生因牽涉進一起刑事案件,心理診所被迫關閉,治療也不得不中斷。朱志超深受打擊,拒絕再次就醫,精神狀態比就診前還糟。傅華見朱志超康復無望,遂與其離婚。

朱志超被捕後,對自己實施的三起入室強奸殺人案(其中一起為犯罪預備)供認不諱。同時,警方對朱志超的指紋、足跡以及血液樣本進行了提取。經鑒定,與前兩個案發現場提取到的痕跡物證可做同一認定。鑒於已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寬平分局擬將全部案卷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在被羈押期間,朱志超多次提出要吃麻辣燙,甚至不惜以自殘相要挾。聽取看守所的匯報後,警方如實告知朱志超,那家麻辣燙在麻油裏摻入罌粟殼,已被勒令停業,相關責任人員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已被刑事拘留。朱志超得知後,情緒愈加狂躁。某日深夜,朱志超在監房裏公然自瀆,還打傷了另一名被監管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