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

摘自《超理科殺人事件》

成為命案現場的研究室裏,有一面黑板大小的線上共同操作系統的電腦熒幕。熒幕上寫著如下的內容:

“考慮具備光源A與反射鏡C的系統,假設此系統以速度v做橫向移動,則從A射向C的光線並不會被C反射。因為當光線到達時,C已經不在該處。這表示邁克生·摩裏實驗(* 邁克生·摩裏實驗<Michelson Morley Experiment>,探測地球相對於以太<ether>的速度的實驗,基本原理是測量光沿上遊、下遊及對岸往返所需的時間差別。)的見解有誤。如果光線與反射鏡在移動,且光線往返兩者之間,則光線並不是單純由A射向C,而是無方向性的散射球面波,移動於AC間的光線速度即為c-v cosθ。上述說明若使用近似式代入即可解釋。換句話說,愛因斯坦錯了。”

熒幕旁是已斷氣的宇宙物理學家一石博士,他像是睡著似地趴在桌上。

助理發現屍體便跑去找來與一石博士交情甚密的野口博士。野口是一名醫學博士、生命工學界的權威。

野口仔細地觀察屍體之後,指示助理報警。

報警的理由是“有他殺的嫌疑”。

刑警們馬上從當地的警察局趕來,刑事調查官檢視過後,歪著頭說道:

“這應該是壽終正寢。死者年事已高,沒有外傷,更無中毒的跡象。”

但是野口博士搖搖頭。

“本研究所研究員的健康情形都經過完善的檢查。一石博士確實年事已高,但是他應該還有好幾年壽命。”

“可是老化現象總是在不知不覺間降臨……”

聽到刑事調查官這麽說,野口皺起眉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本研究所的醫療團隊掌握了每位研究員老化的狀態,而且是準確到細胞的程度。說起來,成體的哺乳類動物細胞可分成三種,即永久性細胞、不穩定細胞與穩定細胞,這三種細胞都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舉例來說,人類末梢血管中的淋巴球數目之所以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是由於提供淋巴球的幹細胞減少,而這種幹細胞屬於不穩定細胞。此外,大腦皮質和小腦皮質的神經細胞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肝細胞也是。神經細胞屬於永久性細胞,肝細胞屬於穩定細胞。因此光靠細胞的數量便能掌握一個人的老化程度,或是借由細胞容積的增加、細胞核的聚合情形再加以確認。不只是細胞,細胞外基質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產生變化,膠原會因蛋白質間交互作用產生化學上的架橋反應而變得硬且脆弱,基質的蛋白質因而透過葡萄糖的共有結合,將異常的資訊傳達給細胞。關於細胞數為何會減少,目前的主要學說認為細胞存在必須的生存因子一旦不足,就會引發細胞凋零。除此之外,學者推定缺乏生存因子還會使細胞分裂變得困難。前述的穩定細胞雖然能夠依需要而分裂,但是細胞分裂具有海弗利克極限,譬如內皮細胞、纖維芽細胞、平滑肌細胞與神經膠細胞都只能分裂五十到一百次。在此結構中,目前我們研究所關注的是染色體端粒。真核細胞的染色體兩端存在由TTAGGG的重復序列組成的端粒,細胞每復制一次,端粒就會減少一小段。我們主張的假說是,當染色體端粒全部用完時,細胞分裂就達到極限。”

野口博士幾乎毫不停頓,滔滔不絕地一口氣說完之後,以強硬的口吻對聽得目瞪口呆的刑事調查官說:

“因此我們完全掌握了一石博士的老化程度,我們可以斷言他還沒有老到壽終正寢的地步。換句話說,這是他殺。你懂了嗎?”

“是,呃,好像懂了。”刑事調查官搔搔頭。“懂是懂了,但是一石博士的死因是什麽?”

“嗯……”野口博士點了點頭說:“大概是腦部血栓吧。”

“腦部血栓……,這麽說來,一石博士終究是病死不是嗎?”

聽到刑事調查官這麽說,醫學博士露出厭煩的表情。

“同樣的事情你要我說幾遍?我不是說了,一石博士的血管還沒有老化到那種程度嗎?”

“所以是有人企圖引發他的腦部血栓嗎?”

“這麽想的確比較恰當。”野口博士盤著雙臂,連點了兩、三下頭。

“這樣的事有可能發生嗎?”

“是可能的。如果使用幹擾素—α的話。”

“幹擾素—α……那是什麽?”

“腦部血栓的成因是因為血管老化,而掌握血管老化的關鍵就是包覆血管內壁的內皮細胞。要使內皮細胞增殖,必須要有腦細胞或癌細胞內含的一種叫FGF的成長因子,如果沒有這種FGF,細胞不但會停止運作,還會引發細胞凋零。我們發現若替病人注射某種藥物,就能抑制FGF的分泌,那種藥物就是幹擾素—α。換句話說,只要使用幹擾素—α就能可以促進血管老化,引發腦部血栓或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