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11.本能(第2/5頁)



  “於是,你開始很自然地懷疑瑪莎。起先,你可能覺得瑪莎的自首完全出自編造,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構成了對正常調查的惡意阻撓。你的猜想是,瑪莎在這個時候企圖把工作引向消失的屍體和手槍。可是,警官,你又注意到了兩件事,其一是麥瓦老板、安東尼先生、莉莉西雅小姐的佐證減小了瑪莎女士潛在的犯罪動機。另外一點,我猜,你為寫血字的血液莫名由來而深深困擾,這一點也同樣令我頭疼。重新分析一下,如果瑪莎殺死艾利,我想這裏面有兩個問題,我先說後一個,也就是瑪莎的自首。這裏面有一個很大的疑惑,依照初步分析,我們覺得她可能有意制造混亂局面,但是,我想說的是,瑪莎究竟有沒有這個必要?如果她純心設計陷阱,那麽,她當然屬於智慧型犯罪者。可是,她的這一行為有如畫蛇添足。如果是瑪莎在遙控兇手殺人,那麽,她在時間上已經得到了完美的證據,還想要幹什麽呢?我想在這個時候保持沉默,安安靜靜地假裝出一副悲痛的樣子,在警察面前贏得同情更為安全。周圍人群對她的良好評價,使得她會自然而然地被排除在嫌犯之列,她難道還不滿意嗎?作為智慧殺手的瑪莎不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舉動所帶來的反作用。另外讓我感到疑惑的是,根據房東先生的話,啊,還有鄰居的說法,瑪莎似乎不具備殺害自己未婚夫的動機。我們可以回頭看看這些證詞。嘗試分析一下男女主角。據我的觀察,大凡從事文學或藝術工作的人——我指的是其中那些具有卓越成就和地位的——他們往往伴隨著神經質的氣質或是在性方面與他人不同的隱秘愛好,那些可能就是他們的靈感源泉。但是,在艾利身上,似乎並不存在這些表現。他公司的同事們也表示他是個很友好的人,只是稍稍有些沉默。安東尼和這對年輕人住在一起,也沒有發現爭吵的跡象。因為並不獨居,即使艾利打算在性生活上玩兒一些不尋常的把戲,也很容易被房東先生悉穿,這可不是一件好玩兒的事。相反的是,我們得到的結果是兩個年輕人相敬如賓,與周圍人們和睦相處。我推斷艾利是個可靠的年輕人,甚至在自己的作品屢次不被人重視時仍保持了相當好的教養。放寬一步說,就算他有什麽不正常的性愛好,瑪莎只要和他分手也就是了,沒有必要冒險殺人。回過頭來再看看瑪莎,假設她有動機,我起初的看法是經濟問題。但馬上又否定了這假設。理由是瑪莎如果真的出於經濟問題而謀害未婚夫的話,艾利也應該是在一年前被殺,而不是現在!搬到這裏來的最初三年裏,艾利一直沒有經濟來源,只靠爬格子,我想那不應該會是穩定的收入。即使瑪莎對此不滿,那麽,也可以依靠分手解決問題。我想艾利不是死纏爛打的那種人,日後侵擾瑪莎生活也是不可能的。那麽,瑪莎幹嘛非殺他不可?就算要殺,也不該在他已有了固定工作且工資不菲的這一年裏下手啊!能理解的殺人動機還剩下最後一條,即瑪莎有一個秘密情人,可是,警官,你比我更早的注意到了這是更不現實的一件事。綜合這兩點問題來看,瑪莎女士謀害艾利先生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她是一個心理變態的人。在這一點上我不敢肯定。你的意思呢,警官?”

  “嗯,醫生,順著這個思路,你的下一個推論是有關瑪莎的自首吧。”

  “完全正確。我們剛才得出的結論是,瑪莎不大可能殺死艾利,除非她變態或另有難以查找的隱情。那麽如果瑪莎所言屬實。既然瑪莎沒有殺艾利,她又為什麽要編造一個殺掉陌生人的謊言呢?所以,我想,至少有七成的把握說明瑪莎女士相信自己殺了人。”

  “你說的是相信自己殺了人?”

  “是的,相信自己,我的意思是,有可能瑪莎沒有殺人,但是她以為自己殺了人。我們先做一種假設,瑪莎被什麽思想所左右,造成她以為殺了人的錯覺。這又派生出兩種可能,一是她被什麽人暗示,二是當時的情境造成了一種壓力,使得她出現了心理上的錯覺甚至是心理障礙。女性的受暗示性一般較男性要強,她們很敏感什麽樣的環境會對自己構成威脅,並且聯想到一些危險的東西。很不幸的是,這些聯想很可能變得不僅僅是一個聯想。暗夜裏一個形象怪異的影子,後面有人走路的聲音,甚至是朋友一句不太恰當的玩笑都會給相當部分女性造成這種想象空間,給她們以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所造成的後果並不確定,比較好情況的是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走夜路了,而中等的是惡夢、神經衰弱的影響,至於嚴重的,就是產生幻覺,也有可能是精神疾病。瑪莎在這樣的情境下產生了將企圖強xx自己男人殺死的幻覺也是可能的,這應該是她無意識中潛藏的本能和死的欲望共同作用的結果。剛才我還說過她可能被什麽暗示,這類暗示,心理學界稱為催眠。不過我認為,這一可能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