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2/4頁)

“我又不是在誇獎你。”

“不會、不會,要是沒有把您這些話當成誇獎的臉皮,那就沒辦法在這行混下去了。順便問一下,脫離本格推理的軌道這句話,究竟是什麽意思呢?”

“本格推理小說裏,有‘兇手必須在故事的最初階段就登場’這樣一個規定。然而謎題文章中的這位兇手……”

“這位兇手?您的意思是,還沒有登場的人物是兇手?”

“可以這麽說,又不能這麽說。”

“哈。您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我的意思是,雖然文中暗示了兇手這個人的存在,卻又耍了些小聰明,故意讓其不出現在讀者的眼中。所以我才說脫離了本格推理的軌道啊!”

“原來如此。可就算多少有些偏離軌道,推理小說裏面不是有‘隱藏關鍵人物’這種高超的技法嗎?而且已經回答完畢的選手中,也有像剛才主張‘女性鞠子是兇手’的八反果女士,以及跟您一樣主張‘沒有出現在讀者眼中的人物是兇手’的選手,這些全包含在內,稱其為‘二十一世紀的推理’也不為過吧。”

“但是那位錦糸町的原陪酒小姐最後還是沒有明確地指出有隱藏人物存在的證據吧。只是通過‘被害者鞠子’的老家靜岡被描繪在了《東海道五十三次》裏,而且鞠子家是做山藥泥飯的內容,推理出‘鞠子’是姓氏,同時另外還存在一個‘女性鞠子’,且這人是兇手——只是這樣的‘推論’。但是老夫可以憑借邏輯舉出這裏還有另一個人存在的確切證據。老夫的推理水平在她之上吧。”

“嗯?可以說出有隱藏人物存在的邏輯上的證據?那就另當別論了。剛剛真是不好意思。那麽,就請您說一下您的觀點吧。”

“聽好了!丸茂和三郎這兩個人是開著自己的車子來的。文太是騎摩托車來的。沙耶加提前一天便住在了這裏。那麽,除去這四人與別墅的主人、被殺害的鞠子以外,至今為止的登場人物好像就只有非常駐管家阿英和一心想檢查屍體的恭子。就算假設‘小珠’也是人類,一共也只有三個人吧。但是開頭部分阿英說過從車站打車來別墅一共花了五千多日元,‘眾人平攤,每個人一千多一點’這樣的話。”

“這麽小的事您都記得如此清楚呢!”

“你在小瞧老夫嗎!本格推理就是這樣,伏線都藏得很深。要是老夫連這種程度的伏線都發現不了的話,也沒辦法做出正確的推理吧。”

“哎呀……本格推理宅——不,是愛好者,真是厲害啊。”

“別說客套話了。繼續聽著!如果是三人平攤五千日元的話,一個人要付一千六百日元以上。更準確地說,精確到一日元的話,就是有兩人要付一千六百六十七日元,剩余一人付一千六百六十六日元。一般來說,沒人會說這是‘一千多一點’吧。”

“哈……”

“3因此3,從3車3站3乘3出3租3車3過來3的,全3部3加3起來應3該有四個人才對。這樣平攤下來的話,就是每個人付一千二百五十日元,不正好是‘一千多一點’嗎?”

“一般也不會精確到一塊兩塊的啦。不過確實有道理呢。”

“所以現在這棟別墅裏,應該還有一個人吧。但是這個人物的存在被作者慎之又慎地隱藏了起來。雖然文中人物知道其存在,但讀者看不到,連姓名都不知道。那麽,究竟為什麽要用這種隱藏手段呢?除了此人是兇手以外,不存在其他可能性了吧。怎麽樣?”

樺山桃太郎將手壓在耳朵上。

“嗯——就在剛才,制片人通過耳機監聽器發來了消息。如果真相正如這位選手所說,這也屬於作者利用了敘述技巧,並不算脫離軌道。因為正如十和田先生剛才所說,文中有‘出租車費’這一指出‘別墅內還有一個人’的明確線索。”

“哼,不過能給出出租車費這條線索,也算是作者有點良心了。”

“那麽,您準備繼續解答嗎?還沒有登場的人物並不算正式解答,還是要聽您說出兇手的姓名才行。”

“我這不就要開始說了嗎。別隨便替我做主!”

“啊,這樣嗎。真是非常抱歉。”

“兇手是英吧。”

“哈,如果是阿英的話,已經有‘女性說’和‘老人說’了,分別由五所川原和六畝割先生提出。而且還有故意給中央樓梯上蠟,把現場變為‘開放密室’的狀態,這怎麽考慮都不是兇手會做的事情吧這樣的對立觀點哦。”

“不是的,我說得很明白了吧,阿英是那位非常駐管家吧?而且阿英從一開始就明確登場了。不是阿英哦。”

“什麽?”

“阿英和英,是兩個人。五所川原先生認為‘阿英’和‘小秋’實際上是同一個人,提出‘僅在讀者面前一人分飾兩角’這一說法。但其實正相反,這次用到的詭計是‘僅在讀者面前合二人為一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