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高川的第一次推理(第3/7頁)

“可是吳立輝的屍體被埋之後很快就被發現了。”

“我是從兇手做計劃時的角度來說的。”高川接著說,“如果吳立輝的屍體被發現,對兇手而言,他被懷疑的概率也不大。因為卓凱和吳立輝之間存在三角男女關系的殺人動機,所以第一個被懷疑的肯定是卓凱。他因為喝醉酒,對自己是為何及如何殺死余磊的這件事毫無記憶,那麽如果硬說他在半年前也是因為喝醉酒而殺了吳立輝,我想他是反駁不了的,可能還會使他相信吳立輝就是自己殺的。明白我想說的意思嗎?”

“你是說,余磊可能不是卓凱殺的?”駱松開始有點跟上了高川的節奏。

“沒錯,而且可能性非常大。你想想看,兇手為什麽會知道卓凱掩埋余磊的地點?在那樣一片樹林裏,不是親眼所見,我想兇手是不可能那麽準確地挖出余磊屍體的,那麽這就有兩種可能了,一是兇手或跟蹤或碰巧,總之是目擊了卓凱殺死余磊的那一幕;二是兇手知道當晚卓凱喝醉了酒,他也知道卓凱喝醉酒後會斷片喪失記憶,他將余磊殺死後,等到確定卓凱已經醉到不省人事的時候偽造了現場,使酒醒的卓凱以為面前這人是被自己誤殺的。當然,兇手是無法預料到卓凱會挖坑埋屍的,可是不管卓凱怎樣處理屍體,甚至是倉皇而逃完全不處理,對兇手來說都不會有任何影響。”

“你認為哪種可能性更大?”

“我更傾向於第二種可能性,殺害余磊的並非卓凱,他只是以為自己殺了人。”

“那麽,你認為兇手選擇卓凱來做自己的替罪羔羊,是碰巧還是有意為之?”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你需要理解一個道理,這個世上並沒有絕對的必然性,所有的‘必然’都是一連串的‘偶然’形成的。我的推斷是,兇手殺害余磊之後,偶然遇上了喝醉了酒的卓凱,他知道卓凱酒後失憶的特點,於是臨時想到了讓卓凱充當殺人兇手的方法。布置好現場之後,他躲在暗中靜靜等候,等卓凱醒來之後,結果如他所願,卓凱被躺在身旁的屍體嚇得屁滾尿流,並對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麽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卓凱埋屍是臨時起意,兇手也是,轉移吳立輝的屍體並非蓄謀已久,他下一步要做什麽,取決於卓凱上一步做了什麽。”

“那麽之後發生的事呢?”

“這就引出下一個疑點了,如果殺害吳立輝和趙雨彤的動機是同一個,為何殺害二人的時間要相隔半年之久?”

“我還真沒想到這個問題。不過話說回來,你真的相信吳立輝和趙雨彤不是卓凱殺的?你上面說的那麽多,全都是建立在卓凱沒有說一句謊話的基礎上,而且都是你的猜測,有什麽證據可以支撐?”

“你們這些幹刑警的,顯然不懂邏輯是精確的語言約定,你們過於依賴事實證據,拼命查找各種事實,再將這些事實無序地堆砌在一起,當事實之間產生自相矛盾的時候,你們就傻了眼。你要明白,只要在這件事自身的邏輯推演中,各個命題之間不存在矛盾,滿足了邏輯自洽性,用嚴密的邏輯就可以做出不依賴某些具體事實的分析。回到這個問題上,之所以相隔半年之久,我的看法是,兇手擁有殺吳立輝和趙雨彤的動機,在殺掉吳立輝後,因為某種或多種原因,暫時無法對趙雨彤下手,一直拖到現在。經過了殺害余磊又嫁禍給卓凱的事情之後,兇手認為這是一個時機,於是衍生出了下一步。兇手知道卓凱和吳立輝、趙雨彤之間存在的三角關系,這將會被警方列為可能的殺人動機,而酗酒成癮的卓凱恐怕也不敢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殺人,兇手在吳立輝的屍體暴露之後殺掉趙雨彤,便將殺人動機轉移到了卓凱身上,之後再殺掉小時候經常欺負卓凱的同學李兆楊,這樣就能使卓凱的嫌疑更加堅固了。”

“我發現了一個問題,你所說的這些全都指向了一點,就是兇手殺害吳立輝和趙雨彤的動機。目前我們所掌握的是,卓凱具有殺掉前妻及其現任男友的動機,而你始終強調,將卓凱與兇手分開來說,看來你已經想到了另外的殺人動機。”

“在我講述這一點之前,有個問題我想問問你,在這起連環殺人事件中,你最大的困擾是什麽?”

“我最大的困擾……”駱松思索了片刻說道,“這麽說吧,吳立輝、趙雨彤之死,我起先懷疑是卓凱所為,但他又不具備殺害城市周刊的同事們的動機,當然,我也想過可能是有動機但我們不知道,但當卓洋也被殺了的時候,我對卓凱的懷疑就打消了不少。再說到城市周刊的記者陸續被殺,動機最大的是程雲浩,可程雲浩又沒有殺掉李兆楊的動機。之前我也想過,這也許根本就是兩起獨立分開的案子,直到李兆楊在停車場被殺,矛盾出現了。你之前提到了合作殺人的可能性,其實我也想過這一點,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也就是停車場雙重命案中,程雲浩幫卓凱殺掉李兆楊,卓凱幫程雲浩殺掉袁睿。可這其中又存在著矛盾,既然程雲浩對城市周刊這幫當年參與報道程楓華的記者懷有強烈的復仇動機,那麽卓凱本身也應該是程雲浩的復仇對象,可結果是,本該被直接報復的、當年參與報道的卓凱未死,死的卻是他那患有自閉症的哥哥卓洋。再後來,卓凱又提出了石然也有報復自己的動機……”駱松漸漸發覺自己越說越亂了,便沉默了下來,緊鎖著眉頭想要重新整理淩亂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