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八幡不倒翁(第2/5頁)

“堂堂一個武士做玩具?”

“一般人常會覺得很意外,其實武士和玩具的因緣還相當深呢。仙台的鄉土玩具中,有一種堤人偶。你知道嗎?”

“不知道。”

“那是東北地方相當具有代表性的陶器。它那種充分反映東北的風土人情,帶著哀愁的美感,深受人偶愛好家的重視。這種人偶起初是下 級步兵當做副業而起的。堤這個地方,正好位於陸羽街道的要沖。伊達家在這裏部署了步兵營。步兵的俸祿很少。如果不從事副業,根本無法 生活,於是便和當地陶匠一起作出了堤人偶。這種例子還有別的。明治維新來臨,新政府誕生後,產生更多窮困的武士。明治初年,那些武士 早已開始靠典當維生。如果要典當,你猜他們首先會賣什麽?”

“應該是——奢侈品吧。”

“對,據說當時平民區大街上擺滿了武士夫人的嫁妝,如高價的雛人偶(注:女童節時裝飾的小型人偶)等等。有奢侈品可賣算是好的,很 多下級武士連可典當的東西都沒有,所以便開始做玩具。在名古屋,還有名古屋土人偶這種鄉土玩具。”

“那也是武士創出來的嗎?”

“對。尾張德川藩的武士們失去職業,就開始學習京都伏見人偶(注:京都伏見區生產的土偶,堪稱日本土偶的代表)的技術。種類繁多, 包括了雛人偶和戲偶、裝飾馬及土鈴等等。在明治末期達到最顛峰,不過最近好像做的人越來越少了。至於關東地區的人偶,要數琦玉縣的巖 襯最有名。”

“這個我就知道了。雛人偶大部分都是巖襯生產的,對吧。”

“巖襯人偶會發展到現在這麽繁榮的地步,多少也是由於明治維新的關系。大倉留次郎這個人本來也是武士,後來得罪了藩主出亡江戶, 才開始涉足人偶制造業。這時明治維新開始,他聽說官兵來襲,就跑到巖襯避難。當時巖襯早已在制造人偶。這個地方位於日光街道的要道上 ,日光東照宮完工後,工匠們就留在巖襯定居,開始制造人偶,所以才興起了人偶制造業。據說大倉留次郎便留在當地,教導大家制作人偶衣 裳的技術。今天,他被視為巖襯人偶的大功臣,永流青史。”

“沒想到時代的變革,竟然意外的創造出玩具。”

“有意思的是,後來世界大戰時也是一樣。當時有許多工匠被疏散到巖襯。他們和巖襯當地人被征調到軍需品工廠勞動。這可說是巖襯人 偶業的運氣。戰爭結束後,人偶師們重操舊業,巖襯的人偶制造技術,就此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歷史是會不斷重演的。”

“說到沒落的武士創造的玩具,還有一樣不能不提,就是金助毽。大一點的毽子,有六七十公分。那當然不是拿在手上玩的,而是用來當 作女童節的裝飾用品。用紅白絲絹縫合,上面用金銀繡線繡上牡丹、獅子、皇室車駕、松竹梅等等圖案。我想應該是布毽類中最豪華的了。這 種毽子也是鹿兒島下級武士家中的婦女做的手工副業。女童節即將來臨前,這些婦女就用紫色禦高祖頭巾蒙著臉,沿街叫賣金助毽,這已經成 了當地的名產。”

“這簡直是拍成戲劇的好題材。”

“應該可以入畫吧。有一天,有位太太在路上被人叫住,她擡頭一看對方,你猜怎麽著,原來是年輕時的情人,現在成了商家的老板。當 初被迫嫁給武士,沒想到丈夫因為廢藩失去俸祿,自己只好這樣沿街叫賣布毽。雖說世事難料,這種重逢也未免太難堪了……”

“武士們發明的玩具,還有別的嗎?”

舞子打斷他的話。因為福長越扯越遠了。

“嗯,還多的是。山形地區的板獅子(注:木制獅子),就是座內藩的武士發明的。四國的高松張子(注:紙偶玩具),是高松藩的家臣棍川 正吉創始的。松江藩則有大姐兒(注:和紙做的紙娃娃),富山藩有土偶……”

“那馬割作藏呢?”

“噢,我差點忘了。嘉永末年,作藏搬到大繩定居,在農忙之馀開始制造小玩具。作藏似乎懂得金屬加工的技術。起初他接一些金飾師傅 發下的工作,制造神樂鈴(注:跳祭神之舞時所用的鈴)和鐵的琶琶笛。”

“琶琶笛是什麽東西?”

“那是高約十公分的鐵制玩具。頭上是個圈圈,身體是一根鐵絲,還有兩只腳。只要把圈圈含在嘴裏,用手指去彈鐵絲,就會發出啪迸的 聲音。在文政年間(1818~1830)大為流行,不管大人小孩都愛玩。之後還出現了給大人用的高級銀制品,有段時間曾遭到禁止。到了明治時代 (1868~1912),仍被當作兒童玩具繼續生產。”

“以前還有這麽不可思議的玩具啊。”

“對,這種玩具吸引了橫濱的外國人。尤其是充滿異國情調、制作精巧的日本玩具,據說特別吸引外國商館注目。玩具出口就是這樣跨出 第一步的。據說竹蜻蜓、水中花(注:將藤莖或木芯著色後壓縮而成,一放入水中即會浮現美麗的花鳥人物)、小傘等等,是最早出口的商品。 作藏也在這股風潮中自立門戶,開了鶴壽堂這家店。他賣的主要商品是不倒翁、玩具啄木鳥、七巧板等等。一部分被向日葵工藝原封不動的仿 制,甚至到現在還在制造。鶴壽堂的玩具都是小東西,不過品質極佳。利用發條彈力制造啄木鳥,把鍍金技術用在玩具制造上,據說都是鶴壽 堂最先開始的。向日葵工藝到現在還有鍍金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