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線希望(第2/5頁)

果然,門脅在大致講了他所走的路線之後說:“冷池休息所沒人,實在遺憾,但我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我26日晚間在冷池。”

“確鑿的證據?”那須的眼睛放著光芒。

“我照了相。”

“照相?”

“不巧,今天我沒拿來照相機和照好的膠卷。我在登山過程中照了一卷膠卷,我的單人相是把照相機放在三腳架上自拍的。”

“照片怎麽能為你作證呢?”

“膠卷上打著號碼,最後幾張是在唐松拍的,其中有一兩張還是請唐松山莊的管理員按的快門。這不是可以說明在唐松拍攝的照片之前的那些照片拍攝於去唐松的路途之中嗎!”門脅的眼睛裏閃出挑戰的神情。他好像為了進一步加以說明似地說:“我使用的是彈簧式相機,當把前蓋打開後,蛇腹便彈出來,這種機子老掉牙了,現在已經停止生產。現在流行的是135相機,但我還是喜歡用蛇腹式相機,因為它是用120膠卷,比135的畫面寬,而且不用像135膠卷那樣倒卷。等你們看了實物就明白了,不需我多作解釋。”門脅壓抑著內心的得意,凝視著那須和山路。

那須和山路沒看到相機和照片,不好再往下追究。從門脅的態度來看,他把照片當作了他不在作案現場的確鑿證據。

“噢,是這樣。那麽您能把照相機和膠卷提供給我們嗎?”

“你們對我的懷疑竟如此之深嗎?”在門脅那張忠厚的臉上出現了一層陰影。

“我們是要取得證明,談不到懷疑深不深。”

“好吧,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早些了結。”

“我們想順便再提個問題。”

“什麽問題?”

“這也是作為參考。3月22日淩晨2點左右您在哪兒?”作為國井案的偵查本部本應最先提出這個問題,但因為門脅與國井案無直接關系,就放在後面提了。再說那須雖然提了這個問題,可是並沒有把門脅看成是國井案的嫌疑犯,只不過像他所說的“作為參考”,隨便問問。

“3月22日?這與本案有何關系?”

“您不能回答我的問題嗎?”

“你,太不像話了!”門脅那張忠厚的臉有些發紅,他仿佛已經忍無可忍。一個省的局長是個相當不小的官了,可那須竟向他要另一個案件的不在作案現場的證明。任何人都知道這樣問就等於在調查案發時你在幹什麽,連續問兩個案件的不在作案現場的證明,意味著在這兩個案件中都被認為有嫌疑。在這種情況下,無論門脅多麽忠厚,也會發怒的。

“剛才你們提的問題已經夠讓人難堪的了。大概你們還不能說我有什麽疑點吧,可是你們卻又問我另一案件發生時我到哪兒去了。人,很難準確記住何時、何地幹了何事。5月26日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去登山了,所以記得清楚。至於很早以前的事,我沒一一記下。你們到底打算幹什麽?”門脅以官吏特有的語調說道。

“3月22日即星期六夜裏,確切點說是星期天淩晨,您想不起來幹什麽了嗎?”那須好像根本沒聽見門脅的抗議,重新問了一遍。此時那須臉上毫無表情,仿佛他根本沒理解對方在說什麽一樣,他那飽經人生風霜的臉上浮上了一層變幻莫測的神情。

門脅盡管怒氣沖沖,但當他看到這對那須毫不奏效,也只好作罷。他強壓著怒火說:“3月下旬我好像是到九州出差去了,你們問問我的秘書就能知道。”說完,抓起傳票徑自走了。

“他終於發火了。”當門脅怫然走出咖啡館後,山路縮了縮脖子說。

“也許是在演戲。”那須的語調依舊平靜。他解釋道:“他自己認為遭到這樣的懷疑再不發怒反倒不自然,所以才這樣做。”

“的確。不過他剛才講的如果屬實,他的證明就不容懷疑。”山路說的證明是指村越案,這說明他仍然深信殺死國井的是村越。

“我對照相是外行,無法準確判斷門脅的話,但相機果真不能倒卷的話,它就可以作為門脅不在作案現場的證明。”那須說。

門脅5月27日住在唐松山莊,假如他那時讓管理員幫助照的相是位於無法倒卷且帶有編號的膠卷的後半部,從路途所需時間計算,門脅住在冷池的日子必定是5月26日的夜間。

“無論如何我們得把照相機和膠卷要來,再調查一下唐松山莊和鹿島槍登山口。”那須說罷,一口氣喝完了杯子裏的咖啡後便站了起來。

門脅交出了照相機和膠卷。本來那須他們擔心門脅能否爽快地把那兩樣東西借給警視廳,因為那天門脅是憤然而去的。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他主動與警視廳聯系,交出了那兩件東西,說是想快些洗清對他的懷疑。

赤坂署馬上把這些情況通知了稻田署。稻田署為出現了一個新人物門脅而活躍起來。為了與赤坂署共同探討門脅的問題,他們派來兩個人,一個是在偵破飛機場旅館殺人案時和那須相識的神奈川縣警察局的堀越警部,另一個是本田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