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兇惡的“鼠尾草”行動(第6/6頁)

“從右岸的坡度、積雪情況以及風巢地理位置上看,要發生自然雪崩是不大可能的。”

“那麽制造人工雪崩有沒有可能呢?”

“右岸上方全是密密的森林,沒有產生雪崩的條件。從水不入下方到風巢對岸一帶樹木稀疏,就比較容易產生雪崩。我來這兒之後,已經親眼目睹了好幾次小規模的雪崩。眼下的積雪是八十厘米到一百厘米左右,風刮起的雪堆有兩米至三米高,左岸的平均坡度約四十度。這幾天的惡劣氣候又積起了新的雪,處在容易發生幹雪雪崩狀態,雪量已經足夠了。問題是要使左岸產生的雪崩達到右岸的風巢,要用多少動力才行?”

“你是說要是有足夠的動力,就能使左岸的雪崩埋沒右岸的風巢村羅?”

“有這個可能,不過……”

“不過什麽?”

“產生這麽大的能量,也許會在無法預料的地點誘發別的雪崩,那就會使自己人陷入危險境地。”

“在這之前轉移到安全地帶不就行了?”

“誘發雪崩跟‘鼠尾草’A行動是同時進行的。執行B行動就會影響到另一個行動計劃的完成。”

“那倒難了。好吧,在A行動告一段落之前,B行動待命。但是,在這期間必須做好執行B行動的一切準備工作。”

以日野一尉為首的工作班,對風巢對岸的地形作了細致的偵察。結果發現,左岸雖有相當數量的積雪,但坡面卻很穩定,並沒有發生大雪崩的內應力。如果加上人工動力,在地形上也無法達到風巢一帶。雖然不時有小雪崩發生,但在五十多度的陡坡上只是些稀稀拉拉的散雪,幾乎沒什麽破壞力。

“無法釆用雪崩。”

接到日野一尉報告的塚本又不辭辛勞地考慮起中策來。對山谷地進行偵察的同時,A行動正在順利進行。破碎的機身一塊塊地被挖起,吊裝到直升飛機上運走。體積稍大的殘骸,為了裝運方便,拍攝下原形後,肢解成小塊裝機。機身、機翼以及發動機部分都一一收集起來。但奇怪的是,先是趕緊尋找挖掘飛機殘骸,乘務人員的遺體卻沒顧到。參加這次行動的隊員除了極個別的人外,絕大多數對這件事並不感到奇怪。

“我覺得還沒到最後放棄這個方案的時刻。”周身是雪返回來的日野一尉說。

“你還有什麽好辦法?”塚本凝視著他。

“盡管對雪崩有許多理論研究。對最容易發生雪崩的地形、氣象、季節、時間,似乎都有定論。但往往在無法預料的地點,無法預料的時刻卻發生了雪崩。也就是說,雪崩往往是難以捉摸的。”

塚本用贊同的目光鼓勵他說下去。

“在風巢對岸坡度不大,即使發生雪崩也朝橫向擴散,由於是擴散型雪崩,沖瀉下來已經沒什麽力量了。因此.我想可以預先築條V字形的雪道,使雪崩的力量集中,就會有巨大的破壞力。就是說,把擴散型的雪崩變成集結型。”

塚本明白了日野還未說出的意思。

“築一條這樣的雪道,需要花多少時間?”

“那得看怎麽幹了。用我們的掘土機和挖掘機的話,四到五小時就行了。只要稍加點兒觸發因素,風巢就能在刹那間埋葬在大雪之下。”

“A行動很快就要告一段落了。不光是機械,連人力也可以調過來,而且,要在晚上幹。”

“B行動隊的精力還一點兒沒消耗,而且又經過特殊訓練,通宵幹上一兩個晚上,沒有人會叫苦。”

“那就這樣幹。”

夜色已深,惡劣的氣候加上黑夜,作業難度倍增。工作雖艱難,但容易遮人耳目。突擊隊員的技能跟體力似乎適宜在惡劣條件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