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競爭(第4/5頁)

即使美國能夠供應,一個國家的重要能源仰賴外國,那也是極其不便而又令人不安的。一旦出於某種原因,單方面切斷供應,計劃在八十年代中期供給需要電量四分之一的原子能發電就要斷炊。花費巨款建起的電站就會一下變成龐大的廢物。

人們正在渴望濃縮鈾國產化的時候,傳來了試驗成功的好消息。

這固然是政府有關方面的佳音,可是學術界卻顯露出強烈的不安和警惕。他們擔心這一成功會促使日本軍國主義化。把濃縮鈾進而用於制造核武器的技術並不太難。核爆炸這種快速聚變,由於現在不需要,所以沒特別加以研究,如果想要做,利用物研的設備就完全可以做到。接著,依靠日本的化學工業和電子工業技術的現有水平,也可以大量投入生產。

濃縮鈾基礎實驗獲得成功,政府很滿意並進而提出了要在七十年代末興建濃縮鈾工廠的設想。

這是個宏大的計劃,要投入建廠資金四千億元,年產量定為五千噸,如果全部投產,日本每年所需要的濃縮鈾大部分可以自給。

對這件事,物研內部有人說:“濃縮鈾工廠,將來會成為制造核武器的中心。”反對的呼聲很強烈。不管幹部如何否認,那同制造核彈頭只是隔著一層紙,這一事實是騙不了人的。

事實上,兵工廠正在生產運載核彈頭的火箭。再說,宇宙火箭只要裝上核彈頭,就成了中程彈道核導彈。

輿論之火在物研燃燒開來,已經蔓延到了政府。於是政府內部有人說:“這個時候,與其說去說服物研的反對分子,莫如叫生產設備好、技術水平高的私營廠家去幹。”

如果委托給私營企業,那個企業就自然會成為日本原子能研究中心。

在這種情勢下,大企業集團內的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各集團,為攫取研制原子能的首創權而開始了猛烈的競爭。

有利就鉆,是公司的本性。這從大公司還經營可帶情婦姘居的旅館這一點就能得到充分的證明。

和平政經新聞社是全國四大公司之一的信和商事公司作為主要股東興辦的。它是為整個信和企業集團服務的綜合調查組織,是這個集團的“耳目”。

大公司之間的生存競爭極為激烈,經常要殊死拼鬥,弱肉強食。為了在這種競爭中取勝,它們有時就要通過非法手段去搜集情報或離開常軌去搞商業投機。情報機構和總公司分開是比較方便的。和平政經新聞社就是這樣,除公司的頭頭和很少幾個高級職員而外,別人都不了解和平政經新聞社是信和公司出資開辦的。新聞社自己擁有人事權。

松尾俊介原是信和公司職員,他自願轉到新聞社來工作,這種事頗為罕見。

本田義和是新聞社開辦以來的社長,從前曾是舊軍隊的秘密諜報人員。戰爭期間,在中國大陸幹了許多不可告人的勾當。據說當時在中國暗地猖狂活動的魑魅魍魎及別國間諜也是非常懼怕本田的。

戰後,本田利用軍隊的舊關系進了國防廳。他在國防廳和信和公司拉上了關系,由國防廳退職後來到了該公司。在他提議下,信和集團創辦了以報社名義出現的秘密調查組織--和平政經新聞社。

從那以來,他十分活躍,不遺余力地利用在軍隊的孽緣,和現政權的官僚們拉拉扯扯。他認為,不和當官的取得聯系,是什麽大事也辦不成的。

本田利用請客、金錢和人事關系緊緊地抓住一些重要部門,把公司用正規活動不可能弄到的情報和機密弄到了手。不論同政府的交涉,同外資的接觸,還是同其他企業的勾結和競爭,哪一方面都離不了以本田為代表的和平政經新聞社的暗中插手。

本田不僅有諜報活動能力,好象還有管理經營才幹。乍開始,他只是信和公司的一個耳目。從當了和平政經新聞社的頭頭之後,新聞社雖是個偽裝,也充分起了輿論宣傳作用。

靠著本田,這家新聞社在輿論界有了相當的地位,已經能較容易地通過正規的采訪活動得到機密情報了,並且可以利用他的名聲和輿論力量顯示威力和恫嚇對方。但這中間,本田幾度鋌而走險,也曾被警察傳訊過幾次。

當密探是不能供出雇主姓名的,即使他被逼得走投無路,也決不能說出信和公司的名宇。這本是個見不得天日的冒險的職業,可本田卻把這種差事看成是應盡的天職。信和公司得以有今日的興隆,是和本田的暗中活動分不開的。

本田當前傾注最大熱情進行工作,是為了把信和集團全力以赴搞起來的新部門--原子能事業扶植起來。

信和集團是以信和銀行為核心的財閥集團,戰後被肢解得七零八落,一九五一年日美締結舊金山和約之後,有關解散財閥的政令逐漸解凍,才又慢慢地重新結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