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孤獨(第2/11頁)

除上述以外,一、二、三等三種類型的密室,常常混合錯開使用。

“就本案來說,第一種類型的密室應該排除;第二種類型的密室作過種種實驗,可能性不大;剩下的,是第三種類型的密室。那麽,所謂心理上的錯覺究竟是指什麽錯覺呢?按理說,應該沒有產生錯覺。經過地毯式的嚴密搜索,沒有發現任何破綻。這,難道是錯覺嗎?”

思索停滯不前……猛然間,哈欠一個接著一個,全身感到疲軟。思考戛然中斷,似乎是一種疲勞的信號。電車開始減速,駛入那須警長回家的最後一個車站。以往,電車駛入站台時,車廂裏幾乎空空蕩蕩的。今天,車廂裏一直處於飽和狀態。快要到站了,擁擠情況與始發時沒有多大變化。

他深深體會到,大都市的膨脹,給交通帶來擁擠不堪的景觀。

2

草場警官的調查,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大竹美和,不是大竹義明的親生女兒!他倆的真實關系,是養父與養女。

小室安彥在保險合同上的領取人欄裏,為什麽要寫大竹美和?為查明事實真相,草場警官在美和的住宅周邊神出鬼沒地展開了仔細調查。在當地派出所的戶籍档案裏,草場警官突然發現這樣一段記載,從而了解了大竹美和的身世。

大竹美和的親生父母親,於十幾年前因所乘客機失事而遇難。其父親家永谷之,是當時湧現的小說作家新秀。

昭和四十X年三月,為出席巴黎舉行的世界文學作家會議,家永谷之攜帶妻子女兒一同前往。他們乘坐的,是全日航461航班白峰號噴氣式客機。該航班經由北冰洋上空,飛往英國倫敦,在途經阿拉斯加上空時,該機發生重大故障而緊急迫降。當時,家永谷之夫婦倆遇難身亡,機上九十一名旅客和機組人員中間,僅十名幸免於難,其中有大竹美和。

當時,家永谷之以其卓越的文學天才一躍為新銳作家,正是觀察社會、大顯身手的時候。如果他活著,一定會寫出許多深受大眾歡迎的小說。根據其尖銳的洞察力和富有想像力的聰穎,將來必成大器,必將成為一個優秀的大作家。可惜的是,由於飛機失事、飛來橫禍而英年早逝。

當時,草場警官還在中學讀書,拜讀過家永撰寫的好幾本小說,十分崇拜。

“哦,大竹美和的生父,原來是家永谷之?”

臉上不太流露感情的那須警長,居然瞪大眼睛,半晌沒有說話。據說,那須警長本人也曾是家永谷之作品的崇拜者。

作為一個文學青年,那須警長擁有過家永作品的影響和激勵,曾有過一時沖動,立志將來當家永那樣的小說家。草場警官一邊望著那須警長,一邊好奇地想像那須警長年輕時的情景。那張毫無表情的臉,竟也有過對文學的憧憬。不知道他當時是以什麽樣的表情,閱讀家永作品的?

草場警官真希望時間倒轉,再回到那須警長的年輕時代,親眼目睹他當時的情景。

可此時此刻,草場警官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消息需要向那須警長報告。

“救出大竹美和的那個救命恩人,你知道是誰嗎?呵,就是那個大竹義明!當時,他是那架失事飛機上的客艙乘務長。”

“你說什麽?”

那須警長由於說話時用勁過猛,屁股下那把椅子發出“嘎吱”響聲。

“那是真的嗎?”

“是真的。我這裏有當時的事故記錄,是向全日航公司借來的。這是全日航公司當時從幸存者那裏收集來的證詞,完全可以相信。”

那須警長伸手接過那本厚厚的“原始記錄”,貪婪地閱讀起來。讀完後,閉起雙眼一聲不吭地陷入沉思。

這一突然出現的新情況,究竟應該如何解釋?它與8·11兇殺案的本身有什麽必然關系?如果有,應該是怎樣的關系?

專案組全體辦案警官緊張地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焦急等待著頭兒的命令。終於,那須警長擡起臉掃視了大家一眼。

“《記錄》上的所有幸存者,大家分組一一拜訪了解。雖已經十多年過去,可也許還有活著的?或許也有情況不明的?總之,大家設法找到活著的人,當面了解飛機失事當時的情況。”

聽完那須警長的命令,專案組的氣氛又變得活躍起來,立即分頭行動。大竹義明領養大竹美和,其中必有某種原因!大竹義明為什麽要收養美和?據說是大竹義明親自將她救出冰天雪地,故而把父親的感情傾注她的身上。僅僅是這個原因嗎?其中,肯定還有什麽非常復雜的情況。

追本溯源,必須從十多年前的那次飛機事故中著手調查。

警官們紛紛離開專案組,出發了。

3

經過一番調查,又一個令人吃驚的新情況出現了。由於過去十多年,已經有好幾個幸存者步入九泉。他們的死亡原因,不是年邁體衰,而是因為交通事故以及患病。他們死亡的時候,年齡還很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