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有情懷的犯罪小說

(張紹剛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大家看法》主持人)

我是個犯罪小說的發燒友,但是幾乎從來不看國產的。

其中太多的模仿和對市場急功近利的迎合,實在和這類小說冷靜理智的訴求相去甚遠。

很偶然地,看到了《刀鋒上的救贖》,幾乎可以用驚喜來形容。

整個閱讀過程充滿變化。前幾章,像極了《CSI》,我把它當成了系列故事,不過其中似乎總有點什麽說不清道不明的牽扯,在黏合,又找不到接縫處;到了中段,一個大的起承轉合,把原本看似不連貫的片斷接到一起;後部,跨地域、跨國界、跨政治背景的動作,仿佛又讓人看到硬漢推理的影子。一本原以為無比簡單的小說,突然變得大開大合起來,著實是驚喜之一。

作者的用功體現在時時處處。對系列殺人案件的了解、驗屍報告的專業、犯罪畫像的高度概括,好像是在不停地提醒讀者作者的法律專業背景;對細節的迷戀——用知識刻畫的刀具、對地理環境的精益求精等等,既仰望星空又腳踩大地,有想象又絕不似“盜墓”系列般神怪玄幻;經常性地向勞倫斯·布洛克這樣的大師致敬,卻不是為了顯擺的簡單粘貼,不忘記人物性格塑造這樣的小說基本命題。驚喜之二。

雖然是破案推理,但又絕不僅僅是情節推動。就像勞倫斯·布洛克的故事裏永遠有紐約的城市氣息一樣,《刀鋒上的救贖》裏,到處彌漫著北京城的味道:我們熟悉的地點、食物、哥們兒聊天的語言方式、透著真誠的不正經。如果一本小說能夠讓人感受到一座城市,那麽作者的全情投入就不難被體會了。驚喜之三。

相信這部小說是接近作者個人經歷的小說。也許是自己,也許是無數的朋友和敵人。不過,我的閱讀感受更覺得這不是真實,而是意象。世界上的萬千風景,永遠一分為二,一半給畫家,一半給攝影師:畫家的無奈一定是攝影師的得意,反之亦然。不要在這樣的故事裏尋找真實,用自己頭腦中的筆觸完成各自的意象,相信《刀鋒上的救贖》能夠幫大家做到。

作為處女作,《刀鋒上的救贖》也的確有遺憾。敘事的構架偏於宏大,到了後半段有失控的嫌疑;作者的專業背景有時會強有力地跳出來脫離情節;某些情節的轉換稍顯突兀。有遺憾總是好事,這讓我們更期待能有一個系列,系列的下一部會更精彩。

最後一定要多說一句:我區分犯罪推理小說好壞的標準很簡單,除了破案,還有沒有點情懷?

《刀鋒上的救贖》是有情懷的,這才是最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