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

盡管不少監生都希望這次參加東宮侍從選拔的排行榜不要傳開,因為實在是太丟臉,但太子殿下親臨國子監,當眾訓誡了騷動的師生,而後又在聞訊趕來看熱鬧的眾多讀書人面前說了那樣一番擲地有聲的話,一時間,京城上下也不知道多少地方都在議論這件事。

除卻排名先後這個引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外,最大的話題那便是太子殿下說的話。

鼓勵舉人們莫要以東宮侍從為念,應該以科舉正途為重,這是大多數官員們認為三皇子要表達的中心意思。但是,層次更高,眼光更長遠的高官們,卻沒有一個會看得這麽簡單,包括孔大學士在內,從三皇子表述的日後遴選東宮侍從的考題,就看出了兼收並蓄的決心。

太子殿下不但鼓勵大多數舉人們不要把東宮侍從當成近水樓台先得月,於是舍本逐末去和一群監生搶奪出路,卻也告誡監生,東宮侍從並不需要僅僅制藝時文寫得好的人,聽起來仿佛是東宮侍從更偏向於雜學。如此一來,就和科場出身的進士完美區分了開來。

這固然是一個有些讓人警惕的苗頭,可問題是東宮侍從沒有品級,而且並不是終身制,如今赫然是三個月輪換,而且一不需要朝廷出錢,二不需要朝廷出人來幫助遴選——江都王和長史徐黑逹這兩個朝官們心目中的閑人不計在內——他們還能說什麽?

至於這一波風潮之下,國子監中不少監生竟是慌慌張張地紛紛結束修業離監,而後前往吏部等候銓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日之內,據說國子監就核準了超過六百名監生的離監,這大概是之前有資格入監的人削尖腦袋往國子監跑之後的另一大奇特現象了。

在這樣的風波之下,九章堂從國子監搬到公學之後的第一次公開課,似乎就動靜小了很多,因為人們的注意力全都被國子監這風波吸引了過去。

但這動靜小也僅僅是,這次的公開授課從坊間熱議話題榜跌了下來,在此次應召上京的天文術數人才當中,在赴京應考的舉人們當中,尤其是在三位山長出任東宮侍講之後赴京的名士當中,此事仍舊具有極大的優先級,也不知道多少人摩拳擦掌,預備登記請柬前往一觀。

尤其是有資格在文華殿經筵上看到過“自動船”的,都很好奇這次張壽會拿出什麽樣的東西來。於是,公學登記姓名出身籍貫那天,發放的兩百張請柬,須臾被一搶而空。

於是,公開課這天一早,外城那座占地極大的公學,便迎來了最嚴密的防護。朱廷芳直接把南城兵馬司的三分之二人馬毫無保留地派了出去,在外城四處撒網,各種各樣的可疑人逮住就直接抓起來,而趙國公府的家丁家將們,則是在公學附近四處遊弋,以備不時之需。

真正負責在現場維持秩序的,除卻南城兵馬司剩下的三分之一人馬之外,就是剛剛走馬上任的花七帶領的那些禦前近侍了。

從正式到見習的五六十號禦前近侍拿著和其他人看似一模一樣的請柬進了公學,猶如混在沙漠中的有色沙子,眼睛全都警惕地盯著周圍的人流。想到早上花七的那番話,不少人還覺得隱隱有一種高人一等的驕傲。畢竟,今天這邀請函,很多讀書人都不曾拿到。

“今天太子殿下也會帶著眾多講讀官親自前來,這算是一場難得的大熱鬧。如果單單是為了防戍,那你們根本用不著這邀請函,但是,因為禦前近侍從來不是目不識丁就能勝任的,所以你們能夠和包括太子殿下在內的眾多讀書人一同聽課!”

“因為你們興許比某些讀書人還能更聽得懂一些!”

不許宦官識字,把他們的地位死死摁在最卑賤的群體中,於是就不會弄權擅權,這是某些皇帝認為自己充分汲取前朝教訓後,於是定下宮中規矩時的固有認識。

然而,高階宦官群體的識字率,往往會隨著皇朝的延續而日漸提高——當然,某個全民識字率開了歷史倒車的辮子王朝不在這個範圍內。再說,不太識字又或者文化不高的宦官當中,也會冒出劉瑾魏忠賢這樣的奇葩,足可見皇帝對宦官的倚賴,和識字率無關。

所以,本朝初年太祖皇帝制定規矩時,只嚴格限定了宦官的人數,宦官的品級,至於自宮者則是一個都不要,一概發往遼東屯田,但他卻並沒有限制宦官識字。相反,隨著當年那位司禮監王安的推廣,哪怕是外皇城的那些青衣雜役,識字率也是相當高的。

至於禦前近侍,讀的書自然比普通雜役更多,甚至不少還能把各種經史背出一兩段來,教導他們這些的大多是從宮中司禮監退下的奉禦,一個月一換,恨不得教得他們忠字掛心頭。不但背書多,背雜書也多,如《九章算術》這樣宮外讀書人都不太學的,他們也背過幾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