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會審,著書立說(第2/3頁)

可此時此刻,他不得不努力解釋道:“如今局勢正不明……”

“局勢哪裏不明?局勢現在最分明!一切都以冊封太子為第一要務,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往後靠,都可以不理會!就如同之前廢後種種一般,只要其他地方也能折騰出莫大的風聲,那麽這一次的事情,未必就真會引來那麽多人關注。”

九娘說著就看向太夫人,滿臉坦然地說:“再說,瑩瑩喜動不喜靜,阿壽則是奇思妙想極多,如今更是九章堂要從國子監分割出來的當口,雖說這局勢看似詭譎,最好一動不如一靜,但放在他們身上卻未免不合適。”

“所以,不如讓他們去吧。如今瑩瑩她爹和她大哥都已經回來了,朱家不再是當初那景象,不需要忌憚什麽。再者,昔日一面支使人對付朱家,一面其實也是為人前驅的陸綰,如今也算是和阿壽一路人,再加上阿壽的那些學生,還有葛老太師等其他助力……”

“我們已經今非昔比了。”

太夫人沒想到九娘不但激進,甚至還把某些東西攤開來說,當下不由苦笑。她哪裏不知道兒媳說的確實沒錯,相比曾經朱涇兵敗傳聞四處流傳,父子二人生死不知,朝中一大堆人上躥下跳,仿佛想要把趙國公府連根拔起那勢頭,如今的朱家簡直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朱涇是兵部尚書,朱廷芳直管南城兵馬司,下轄五城兵馬司,就連一貫不著調的老二朱廷傑,那也是今非昔比。更不要說因為朱瑩這未婚夫張壽,家中更平添一大批助力了。

而且,他們又不需要為了防止皇帝忌憚,於是和各方親朋好友做出割裂或其他舉措,只要皇帝仍舊一如既往信賴朱家,朱家可以說穩若泰山。

可是,她其實希望的是通過低調,來看清楚這一整件事背後可能存在的黑手……

兒子顯然贊成,兒媳婦卻反對,太夫人也並不堅持,幹脆溫和地問道:“大郎二郎,你們兩個也說說吧。”

朱廷芳看了一眼雙手合十仿佛在懇求自己的朱瑩,他最終面無表情地說:“祖母,瑩瑩想做什麽,就讓她放手去做好了,之前咱們朱家隱忍得太久了,現在爹和我都回來了,若是還不能讓瑩瑩恣意做回她自己,那我們這父兄豈不是太沒用了?”

“至於張壽,只要他能夠和瑩瑩站在一起,那就隨他如何。”

朱二見自家大哥果然旗幟鮮明地支持妹妹,他立時喜形於色,哪怕父親拿眼睛瞪自己,他也硬著頭皮只當沒瞧見:“就是就是,此次風波來得蹊蹺,看似是沖著司禮監,可指不定就是沖著皇上去的。妹妹和妹夫只管做自己的事,萬一聲勢浩大,也能轉移注意力不是?”

算二哥你識相!

朱瑩這才滿意地瞥了朱二一眼,隨即笑眯眯地說:“阿壽也是這麽說的。別人以為我們會小心謹慎,靜觀風色,可我們偏不!既然坦坦蕩蕩,問心無愧,那當然是該幹什麽幹什麽!這幾日女學就要開了,雖說是永平攬總,洪娘子輔佐,可看看永平今天那樣子……”

“她可別把人教歪了!洪娘子雖然有見識,但肯定壓不住她,我得去看著。可光看著還不行……祖母,娘,你們兩個能不能也寫本書,講一講和女四書裏頭那女德不一樣的女德?”

這話固然很拗口,但太夫人和九娘卻一下子就聽明白了。兩人對視一眼,九娘就相對謹慎地開口說道:“瑩瑩,女學的事你打算摻一腳?今天你雖說和永平吵了一架……”

“不是吵架的問題,而是我現在擔心,她拿自己那一套功利的東西灌輸給別人。當初我覺得她很適合去做這件事,但現在我覺得,她這人實在是太自以為是了!”

“祖母,娘,班昭寫了《女誡》,長孫皇後寫了《女則》,宋若莘寫了《女論語》,就連則天皇後也裝模作樣叫人編了什麽《列女傳》、《古今內範》……古往今來,這些才女賢後著書不少,可真正在家中主持家務,相夫教子,光學這些有用嗎?”

“祖母,娘,就算是識文斷字的官宦千金,名門貴女,既有和永平這樣從小就敏感多思,於是越想越狹隘的;也有傻乎乎一心抱著古書,只以為照著做就能婆媳和諧,夫婦一心的;更有滿腹經綸卻不知道打理家務,最終家道中落的……”

“士子讀書,尚且不止是讀經史。女子讀書,又豈能只學那些女德之類的東西?”

見太夫人躊躇不語,九娘卻若有所思地看著她,朱瑩就突然展顏笑道:“阿壽不是借著葛爺爺的名聲在那寫書嗎?你們要是不想寫,我來寫,掛你們的名字,如何?”

這一刻,偌大的慶安堂中,鴉雀無聲。朱二很想上去摸一摸朱瑩的額頭,看看人有沒有發熱燒糊塗了說胡話——就他這個從小就討厭讀書,背詩背書分明很輕松,卻老是愁眉苦臉,和老師討價還價的妹妹,今天竟然會說出親自寫書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