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埋伏他一手(第6/7頁)

實際上陸渾之戎,是正經周天子冊封過的子爵,又稱“陸渾子”,理論上來說,跟當時的楚國,是平起平坐的。

當然實際上肯定不是這麽一回事兒,於是一個被周天子冊封過的子爵,被另外一個準備重新稱王的子爵給接納了。

這顯得楚國大氣啊,做事敞亮啊。

楚國又把陸渾之戎安置在了一塊高地,當時開發起來比較麻煩,沒合適的人手,因為楚國正忙著防備二次稱王之後的戰爭。

於是陸渾之戎和楚國之間,算是一拍即合,一個需要人手來開發土地,沒必要過度消耗自己人;一個需要苟全性命於亂世,有口吃的就行。

這麽一來,陸渾之戎,就安置在了溠水之畔的高地上,恰好就是在雲夢澤的北邊。

很大的一片土地都沒有開發,楚國白撿了好名聲不說,就隨便給了點工具土地,由得陸渾之戎去翻地燒荒,最後還白撿了大量優質耕地。

也為後來楚國橫掃大別山西南奠定了基礎。

陸渾之戎紮根楚國之後,就以“陸氏”行走,也就是楚國安陸陸氏的由來。

不過終究是外來戶,楚國的高官爵位,追溯源流,那都是一個祖宗,外來戶根本沒戲。

所以安陸陸氏這麽多年下來,混得最好的,也就是一個縣尹,出過大夫,還是因為蒲騷之戰殺出來的大夫。

再之後,就啥都沒有了。

說是土老財,可能有點過。

但要說是什麽楚國豪門,那真是臉上貼金。

至於老世族三個字,厚著臉皮在國際上胡扯,倒也不差,在楚國國內,安陸陸氏低調的很。

所以鬥皇子侄們狂噴什麽“非我族類”,一臉的看不起,還真不是胡扯。

此時安陸陸氏要“勤王”,也算是把握住了機會。

換任何一個時候,想要“勤王”發家,可能性都不大,但現在不一樣,只要亮明態度,就能自行組建武裝力量。

大義在此麽,大家夥為什麽抄家夥上路?那是因為要去救老板啊。

當然能不能救回來,這兩說,救不回來也沒啥損失,這手中弄起來的部隊,還能輕易解散了不成?

只要手中有合法合理的軍隊,在哪兒不是爺!

安陸陸氏的想法非常合理,而且可操作性也非常高,同時風險也不大。

但是安陸陸氏萬萬沒想到這背後還有鏈傳動坑,司馬項拔的後手,那是正式和約出台,可司馬項拔的親家,完全你沒有管那許多。

在知道安陸陸氏要號召“勤王”之後,令尹鬥皇立刻召集鬥氏子弟,然後宣布了一個密令。

“溠水陸氏意圖謀反,孰人敢往安陸,誘殺陸氏子!”

鬥皇此言一出,就表明了態度,殺是肯定要殺的,但怎麽殺?誘殺。

令尹鬥皇的打算,就是用鬥氏的身份,宴請“勤王”忠義之人,然後在宴會上,直接幹死這些想要“勤王”的陸氏主謀。

成功率很高,因為鬥氏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裏,安陸陸氏想要穩住地位,沒有楚王血脈的人支持,他們就是個屁。

現在,鬥皇就是打算讓他們成為一個屁!

促使楚國令尹鬥皇態度這麽堅決,沒別的原因,他就是改換了思考模式,先推演李解有沒有“去王號”的意願?有。

那麽接下來就是李解有沒有“去王號”的能力?有。

最後就是李解有沒有承受“去王號”損失的勇氣?有。

於是鬥皇就得出一個結論,李解會這麽幹,李解一定會這麽幹。

這就讓鬥皇非常堅決,其他什麽考量都是次一級的,優先級就是讓整個鬥氏撈著大好處。

什麽得罪安陸陸氏,什麽溠水反復漢水震蕩,關他屁事?

大王今天不在家!

爺是令尹!

爺最大!

鬥皇亮明態度之後,鬥氏子弟也不含糊,立刻有形貌風流走路蹁躚的年輕君子出列,抱拳躬身道:“吾願為使,前往溠水,誘殺陸氏子!”

“善!”

見鬥氏子弟不減風采,鬥皇於是道,“此行安陸,許你死士五人聽命!”

“嗨!”

“若陸氏子伏誅,溠水雖亂,不至敗壞此時局面。”

“謹遵上尹教誨!”

是夜,郢都就有人出城東去,直奔漢水,過了渡口,再改換車駕,前往溠水安陸邑。

整個鬥氏的活動,並沒有逃過沙東安排的探子,遊哨將鬥氏子弟的行蹤稟告給沙東之後,沙東也是覺得奇怪,心想這鬥氏是想幹啥?

尤其是鬥皇,已經成了令尹,盡管暫時還差點漂亮的儀式,但手續是齊全的,他現在就是楚國名義上的二把手。

“莫非鬥皇老兒,是想聯絡大別山楚軍?不可能啊。”

沙東想不明白,他不認為鬥皇會這麽傻,暗中簽訂密約,鬥皇是摻和了的,只不過鬥皇和項拔考慮的不一樣,項拔可以不要臉,鬥皇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