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為了房子

二十條泥鰍也賺不到什麽錢,闊氣一點給五個“鏑”,摳搜一點,一個都沒有。

雜魚,總歸是上不了台面的。

再說還有給“五更”做事的人,說不定會把這錢給黑了,然後跟李解這個野人以物易物也說不準。

概率很高,所以李解有兩手準備。

這要是給現金呢,那就最好。這要是不給現金呢,那就多拿一點豆子。其余布匹什麽的,“白沙裏”還真不缺。

苧麻遍地都是,“白沙裏”靠近河灘的地方,一年可以三種,麻絲產量李解估算了一下,一畝在兩百斤到三百斤之間。

也就是“沙野”之人的社會地位不行,否則絕對算得上大戶,再來台織機,那妥妥的富戶。

“昆兄,不先捉鰍麽?”

“鰍容易捉,不急。”

水產想要賣上大價錢,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很難很難。要知道李解家裏有幾天沒飯吃的時候,主要食物就是中華絨螯蟹。

四兩以下都懶得抓,全部扔回河裏。

太多了。

真·密密麻麻,多到恐怖,沿著河岸,不管是大小河岸,只要有洞,青蛙屍體用麻線綁好扔進去,五秒鐘不到,一只螃蟹就到手……

一個月穿越試用期,李解居然就能把一種上等食材吃到想吐,可想而知了。

“白沙裏”的人都不愛吃螃蟹,主要是麻煩。李解倒是吃了個爽,為此,還誕生了一個字:蟹。

上解下蟲,是為蟹。

李解愛吃的蟲子,就是蟹。

當然了,“白沙裏”的人不識字,文盲面對文化人李解的吹牛逼,也只能不明覺厲。

再說李解高大威猛,是“白沙裏”最能打的,他說什麽,那就是什麽嘍。

說到高大威猛,這一個月的穿越試用期還有一個成果,那就是李解成為了“白沙裏”附近好幾個聚落的老大。

簡單來說吧,就是有活力社會團體的扛把子,簡稱:村霸。

“白沙裏”從“裏”升格為“村”,就用了一個月。前期是喜歡旦的青少年前來挑戰,後期是李解行船販賣貨物和人競爭。

一一打服,並村事宜就相當的和諧,大家在歡聲笑語中統一了意見,建設美好家園,創造美好生活。

打服不算真的服,讓人吃飽飯,才讓人服服帖帖。

李解讓“白沙裏”升格為“白沙村”,順順當當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讓並入“白沙村”的幾個聚落短期內吃上了飽飯。

除了吃飽飯之外,“白沙村”村長李解家的房子,是最“巍峨壯觀”的。

原先“沙野”之人住得地方,大多都是窩棚,稍微像樣一點,就是土坯茅屋。逼仄不說,冬冷夏熱不透風,在南方這種濕氣重的環境中,相當的受罪。

而李解跟旦啪啪啪一通“野合”之後,就得提前考慮很多事情。

結了婚沒房子怎麽像樣呢?於是在一個月穿越試用期內,作為一個紡織學院畢業的文化人,用竹子搭建一座吊腳樓,也是很科學很符合常識的事情。

很簡陋的吊腳樓,毛竹也沒有“斷青”,直接砍了就用。雨季過後如果不修整,不出意外是會全部朽爛的。

不過短期內使用,綽綽有余。

為了砍伐毛竹,李解還專門打磨了幾把石斧。這年頭,不是沒有鐵器,但鐵器主要就是用在農具上。“沙野”之人連“民”都不算,想要攢一把鋤頭出來,那是真需要好多年的積累。

即便是武器,鐵器都用得少,主流還是青銅器。姑蘇城也不是沒有鐵劍,但很少,質量遠不如淮夷以北國家生產的好。

沒有趁手的工具,也不影響打造一座簡陋但是能住人的竹制吊腳樓。

作為一個紡織學院畢業的文化人,打磨石斧加工毛竹,也是很科學很符合常識的事情。

“高樓大廈”建設完畢之後,李解就從名義上的“白沙村”扛把子,成為了姑蘇城北方“沙野”中,算是小有實力的一個“沙野”首領。

而那座吊腳樓,被“沙野”之人稱呼為“大蟹”。

問為什麽?

因為吊腳樓下面養了很多家禽,主要“飼料”就是中華絨螯蟹。雖然這一刻李解穿越之前的很多同胞吃得不如家禽,但對“白沙村”的人來說,他們來“高樓大廈”這裏,看到最多的東西就是螃蟹。

有螃蟹,房舍又很大,自然就叫“大蟹”。

跟文盲沒什麽好說的,作為一個文化人,李解絞盡腦汁,差點絞盡旦的乳汁,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把“蟹”字改了改。

水榭樓台,他這吊腳樓也是離河不遠,叫“大榭”,沒問題啊。

然後文盲們又學會了一個字,跟姑蘇城的大篆依然不同。哪怕再怎麽文盲,“白沙村”的淳樸村民們也知道,村長李解很厲害,就是頭發有點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