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章 一以貫之(第3/6頁)

張誠在旁道:“多虧次輔忠心謀國,為陛下揭此事大弊,否則不知要讓那些夷人,奸商得逞到什麽時候。”

天子點點頭道:“從朝鮮設鎮,至鑄銀幣,再到揭發其奸,張先生主持國事倒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朕想起太祖禮下劉基稱之為老先生,比之漢時子房,封其為誠意伯時,制雲‘如諸葛亮、王猛,獨能當之’,此贊譽可謂至極。這張次輔也可謂朕的老先生。”

這一句話評價極高。

一旁田義聞言,心底一陣擔心,近來張位越來越得天子青睞,若如此繼續下去,趙志臯早晚必失去首輔的位子。

眼下各部寺衙門的官員都只知張位而不知趙志臯了。

不過田義也是有心計的人,在張誠,陳矩三人中。他論治國安邦,文章才學都不如陳矩,也不如張誠有行事之魄力,妥善處理宮裏宮外的關系。

不過田義能到今日的位置,自有他的本事。

他今日拿到張位上疏鑄銀幣的奏章後想了一天,又找了幾名在宮裏文書房當差的心腹,終於給他想出一個辦法來。

田義道:“啟稟皇上,內臣以為鑄銀幣固然極好,但也有不妥之處,這八銀二銅之法鑄錢固然好看是好看了,但朝廷除去火耗後只剩些薄利,而自朝鮮運銀至京師,萬一途中有什麽漂沒……”

張誠看了田義一眼,此話可是抓住了天子的心思。若按八銀二銅鑄錢朝廷實在沒什麽賺頭。

天子聞言想了想果真道:“言之有理。此事令內閣再議,另賜腰輿給張次輔,於禁宮行走。”

賜閣臣以腰輿於紫宮行走,這是天家之恩典。

聞此消息,兩殿中書,內閣舍人官吏,翰林院的官員無不前來內閣向張位拜賀。

面對眾官員的拜賀,張位是春風滿臉,一改平日倨傲的樣子。

林延潮在旁看了笑了笑,他知張位的性子,他面上不表露,但心底素來看不起向自己諂媚的官員。

這也很有意思。

內閣幾位首輔如徐階,他喜好心學,故而他擔任首輔後,天下遍講王學,無數人以讀王學附麗徐階。

而當時張居正身為徐階的學生,他雖也崇王學,但心底很看不起來拍他老師馬屁的人。

但是呢?

張居正很討厭別人逢迎徐階,但自己又極度喜歡別人逢迎。他任首輔後,官場上對他的獻媚討好更十倍百倍於徐階當年。比如著名的那對聯‘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

當時官場上拍張居正馬屁的程度,幾乎快到了勸進的份上了,而對此張居正也是很無恥的通通接受了。

到了王錫爵當首輔,他是嫉惡如仇之人,曾有的官員向他呈的賀文稍溢美了些,結果被王錫爵當面斥責了一番。唯獨對眾學生中剛直不阿的李三才,不吝美譽之詞。

這三人中,徐階當年如何,林延潮是沒見過,不過張居正和王錫爵對於下面官員獻媚討好的態度,林延潮都是看得清清楚楚。

現在張位以次輔代執首輔之事,他的性子十分剛毅,當年反對張居正大權獨攬被貶而不悔,但輪到自己為相,前後幾任吏部尚書皆與他不合而去。為政時他喜好用些有才能的官員來執行他的主張,但他又不能擺脫官場上的結黨之弊。對於下面官員對他的諂媚,他面上是接受的,但內心卻非常看不起對方的為人。

比起前三位而言,只能說張位是一個很矛盾的人。

不過賜用腰輿行於禁宮確實是非常之恩典,以往只有首輔才有的待遇,至於肩輿唯有八十歲後的嚴嵩及張居正方有。

當然林延潮,沈一貫自也向張位送上頗厚的賀儀。其他官員都巴結了,你可不好不巴結。

稍後林延潮入張位值房議事。

張位直接對林延潮道:“宗海,本輔並不希望天子賜下腰輿。”

林延潮故意訝道:“次輔,這可是皇上的恩典啊,為何突有此言?”

張位道:“方才中書官傳來聖諭,這八銀二銅的銀錢鑄法,沒有禦準。”

“那皇上的意思,要幾成?”

張位道:“皇上沒有明言。”

林延潮轉念一想道:“這八銀二銅再下去就是七銀三銅,六銀四銅,若再低銀錢的成色就不好看了。”

張位嘆道:“八銀二銅,也就是火耗不足二成,此乃利國利民之事,但再下去恐怕本輔就要為千夫所指了。皇上也是知道如此,故意不明言,這才賜下腰輿予我,讓本輔主動提及。”

林延潮也是暗自搖頭,任何一位內閣大學士碰上這樣的皇帝都是挺慘的。

還好現在是張位在次輔任上,要換了自己當如何?

這時張位似知道林延潮的心思般問道:“宗海,換了你是本輔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