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章 祖制(第3/6頁)

湯顯祖作為郭正域的幕僚後不久,就被派到京中打點關系。因為有湯顯祖,張位這層關系,郭正域在遼東巡撫任上很是順手。張位讓林延潮推遲入閣的意思,也是湯顯祖在其中代為奔走。

“義仍久違了!”

湯顯祖看著林延潮也是感慨良多,當年二人一起考進士,後湯顯祖到燕京時報做事,報館查封後,他又浪跡天下。

輾轉多年,不知不覺間這位當初的後起之秀已官至宰相。

二人說了一番別來之情,方才坐下。

湯顯祖道:“我這一次來,是張次輔有幾句話想與閣老商量。”

林延潮心道,我也正想與他商量。

湯顯祖問道:“閣老可知皇長子婚冠之事?”

林延潮點了點頭,此事要從萬歷二十四年說起,當時趙志臯等內閣大學士及群臣一致請求天子給皇長子上冠禮。

在此事上,文官們打起了小九九。這事關乎一個問題,就是皇長子冠禮時就要定名分了。

皇長子是親王就要用親王禮服,若是太子就要用太子的禮服。

若是用親王禮服,也就是倒退到三王並封的路線,那麽必然是滿朝大亂,無數文官又要寧可烏紗帽不要,也要來罵天子了。

但若用太子禮服,那就必須要先冊立太子。

其實群臣就是用這個辦法,變相勸立東宮。天子與大臣們爭奪這麽多年了,直接勸立太子就是找死,所以用加冠來迂回勸立。

本來皇長子出閣讀書,局勢已經很明朗了。但天子對皇長子加冠這事上又猶豫了。

萬歷二十四年整整一年過去了,天子就是不表態,反而問了一句令人氣結的話,皇三子什麽時候出閣讀書?

到了萬歷二十五年三月,大臣們又急了。

湯顯祖道:“首輔因老病已在家休養一個月了,而陳閣老也是染疾病重,怕是時日無多。身為次輔張閣老於滿朝議儲的輿論之中,看來勢必又要替元輔挑起這個頭來。”

“真是難為次輔了。”林延潮嘆道,這倒是他心底話。

“次輔說他一人勢單力孤,想問一問閣老意下如何?”

林延潮道:“不知為何次輔不親自與林某商量?”

湯顯祖道:“此間有些難言之隱,在閣內人多口雜,次輔不方便直言。這些年來,元輔年老體弱,國事多由次輔代勞,之前吏部與內閣不和,也是次輔以雷霆手段處置。而這一次百官請皇長子婚冠,元輔又不出面,而又是讓次輔來辦著實為難啊。”

林延潮聽了神色有些變化,緩緩道:“我明白了。”

湯顯祖道:“次輔言林閣老是自己人,才托湯某將這些肺腑之言道出。”

林延潮想了想微微笑道:“眼下元輔稱病在家,只要次輔能將皇長子婚冠之事辦成,那麽以如此大功,晉位首輔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湯顯祖垂頭拱手道:“閣老真是慧眼如炬!”

“你轉告次輔,此事某必鼎力相助!”林延潮笑道。

湯顯祖聞言大喜道:“有閣老這一句話,次輔就放心了?”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

萬歷二十五年四月,紫禁城又遭雷火,這一次波及慈慶宮附近。

幸虧宮人防禦得當,不過燒毀了幾十間屋舍,但皇長子無恙。

但因此事京內頓起波瀾。

就在紫禁城失火前,張位象征性的征詢正在養病求退的趙志臯意思後,就徹底將他放在一邊。下面張位與林延潮,沈一貫一起聯名在奏章裏上奏,依大明會典皇長子十二或十五行冠禮,婚禮則以十五十六為期,故而奏請天子在今年行冠禮,明年行婚禮,至於皇三子出閣讀書可以在明年辦。

這主意是張位提出來的,他是絞盡腦汁,才出了這個主意。同時他心底也有小九九,趙志臯求退,眼下他若將皇長子冊立的事辦下來,那麽無疑將會聲望大振,如此能夠順理成章地取代趙志臯。

張位心想皇長子冠禮,婚禮與皇三子出閣讀書的時一起提了,天子這回總不能裝著不知道或者答允一個否定一個吧。

不過張位還是低估了天子的下限,但見天子回復說,既然如此,皇三子就定在明年春出閣讀書,皇長子冠禮,婚禮令禮部議一個日子……

皇三子不必議日子,而皇長子議一個日子的意思就是待定。

一個月後慈慶宮失火。

這一天幾百名官員擁在皇極門門前,張位率眾大臣們以問安的名義,再度請天子早行皇長子冊立冠禮,婚禮。

大臣們的理由也很充足,皇長子之事一再拖著,那麽這一次慈慶宮失火就是一次告誡。

所以張位與大臣們在皇極門前集體請求天子早行冠禮,若是天子不答應,他們就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