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政柄(第3/5頁)

袁宏道用功有所不同,理學之中有一等熟讀精思的讀書方法,向為讀書人所推崇。

這熟讀精思就是‘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

袁宏道就是用如此讀經之法來讀林延潮施政之言,初時不解其意,但讀著讀著越是能融會貫通。

“此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金玉之言!”袁宏道覺得有所得,不由撫掌笑道。

正要繼續用工之際,袁宏道但聞外頭下人稟告道:“老爺有客人在外求見!”

袁宏道不悅道:“不是與你說過不見外客嗎?”

下人道:“老爺,來者是山陰張肅之。”

袁宏道聞言驚喜道:“不早說……”

當下袁宏道披衣推門而出。

二人一見皆是大喜。

“肅之,想煞我了。”

張汝霖也是笑中帶淚道:“剛從房師那告辭,即來見中郎了。”

“你若到京不立即來見我,我要怪你。”

“是,是。”

二人一並大笑,然後攜臂走到袁宏道的書房。

“中郎在作什麽文章呢?我真是久未拜讀兄之大作了。”

袁宏道笑道:“最來哪有什麽心思寫文章,正在拜讀林相入閣後所言,這文章你看了嗎?”

張汝霖點點頭道:“看過,但從房師那來時,他又要我好好揣摩。”

袁宏道:“我也是這麽想的,不過眼下京中眾說紛紜,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論,你正好與我好好聊聊。”

張汝霖道:“我在地方這麽久,對於京中風向不甚了解,當然想向中郎多請教。”

袁宏道點點頭道:“也好,那我就拋磚引玉了。依我看來,林相所言可概括十六個字,詔復名位,循序漸進,君臣共治,求賢四民。”

張汝霖想起報上內容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袁宏道繼續侃侃而談:“眼下國事艱難,百官百姓都念起張文忠公在位時的太平景象,故復張文忠公名位可謂順應士心民心。林相以復張文忠公名位入閣,如此聲勢必將負天下之望推動變法之事。”

“但當年張文忠公新政,惹來群謗,加之北宋元佑黨爭最後覆國此前車之鑒,也不可不慎啊。”

張汝霖道:“確實如此,我沿途也聽到不少議論,不少老成持重者都對變法持慎重之見。而東林書院的幾位都認為,當今政局昏暗至此,都在於朝堂上多小人少賢臣之故。然而我竊以為治天下在於知賢,卻不在於自賢啊。”

袁宏道點點頭道:“正是如此,朝野有一等聲音,讓林相去撞一撞南墻,碰破了頭,他們再出山收拾殘局的說話,不在少數。”

張汝霖搖了搖頭道:“身在朝野,你說什麽都行,但一入朝堂之上,即入眾矢之的。”

袁宏道道:“因此林相提及循序漸進,也先安這些人之心。既然大刀闊斧之事難為之,那麽就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最後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張汝霖嘆道:“難怪房師與我說,林相如今如履薄冰,實在是一點不錯。他今時今日這位子,一旦說錯了話,行錯了事,必遭來眾謗,一旦不慎就是舟覆人亡。”

袁宏道點點頭道:“正是如此,近來朝野上下有關於三賢五子,四達八駿之說越來越多,你可知為何?”

張汝霖聞言驚道:“三賢五子聽過,但四達八駿又怎麽說?”

袁宏道道:“四達指得是蕭以占(良有),方中涵(從哲),葉進卿(向高),還有一位就是你的房師。”

張汝霖聞言色變。

“至於八駿則是李沂,翁正春,史繼偕,周如砥,林材,於玉立……”

張汝霖出聲打斷道:“這些人都支持林相變法的,你的意思朝堂上已經有人開始羅織這些。”

袁宏道道:“沒錯,就如同當年樂新爐所作的‘三羊八犬十子’一樣,表面看來好似是贊譽之詞,實際上卻是評議公卿,再流傳飛語,此中怕是有人在布一個局。一旦林相出了什麽差池,就給我等安一個結黨亂政的大罪!”

文淵閣值房。

林延潮這間值房原先是申時行所用。

萬歷十九年申時行致仕後,這間值房就一直空著。

當時天子準許申時行辭相的聖旨是讓他回鄉養病,等病好了再回閣主政。因為這個原因,盡管這間值房朝向宜人,但其他閣臣卻一直不敢占用。

就算明知道申時行九成九不回來了,但只要有那一分可能也不會僭越。

但林延潮是何人?申時行的得意門生。

當初他在野時,申時行是一月一信的催他早日入閣,甚至還戲言‘我這間值房風水朝向都不錯,你以後入閣大可據此,莫要將來便宜了外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