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章 試問(第4/6頁)

但天子沒有回復,而是反問重建紫禁城事宜。

面對天子如此,趙志臯還有什麽話說,現在午門城樓上工部尚書李戴等工部官員向幾位首臣奏事。

“大火時,皇上在養心殿歇息,此乃萬幸,現在皇上皇後已移駕於毓德宮歇息。元輔,這一次宮裏失火堪比嘉靖年時……”

趙志臯擺了擺手道:“其他先不說,要清理完這些要多久?”

“清理這些瓦礫火焦,計動用軍卒百姓三萬余,下官督他們寅入酉出,也要用十幾日功夫,兵卒勞役都是動員順天府的百姓與五城兵馬司的,京師防衛暫交京營來辦,這些都是順天府自行統籌,不用向朝廷要錢,唯獨向民間征集的大小推車計五千余輛,這些錢工部也可從節慎庫支得,多余也沒有了,至於其他……就要朝廷想辦法了。”

趙志臯看了一眼工部尚書李戴,對方的意思很明白,重建紫禁城是一個天文數字,這筆錢朝廷要自己想辦法,工部的錢只夠打掃瓦礫焦土。

趙志臯想了想道:“這些年朝廷營建不少,你們工部著實辛勞,但下面幾年怕是你我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李戴道:“元輔,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失火,直至嘉靖四十一年方才建成,當時為了重建紫禁城,幾乎將朝廷的底子都掏空了,嘉靖年間猶稱盛時,尚且如此,今日之大火不遜於嘉靖年間,節慎庫於大工而言不過杯水車薪,不如看看太倉,囧庫那邊。”

張位搖了搖頭道:“戶部早都搬空了,去年征朝囧庫已用了泰半,何況楊應龍還在四川作亂,朝鮮之事將來也未必沒有反復。”

趙志臯聞言只覺得一陣頭暈目眩,眾人一並上前攙扶,同時心道這個時候,你可不能病啊,我們都指望你頂在那,把這天大的事情給當起來。

“元輔?”

“元輔?”

趙志臯終於明白什麽叫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了,怎麽自己才擔任首輔,結果什麽事都沖著自己來。

但見他‘悠悠醒轉’過來,他看了一眼李戴道:“李大司空,對泉老弟,這時候你可無論如何也要拿出個主意來啊,否則……”

眾人一聽這‘否則’二字,心底都是道,你可千萬別在這時候告病回鄉啊,如此我等如何是好。

“……否則老夫無顏面對陛下,百官,萬千庶民!”

幸好……眾大員們心底都是長出一口氣。

眾人都是看向李戴滿臉嚴肅,背後的意思不必多言。

不過李戴也是名臣,對此在心底早有預案。

但見他言道:“既是如此,依某之見,不如先重修乾清,坤寧二宮,至於三大殿可以緩一緩。”

眾人心想,沒錯,反正皇帝也不上朝三大殿一時用不著,而這乾清,坤寧二宮是皇帝皇後的寢宮,對於宅男天子而言睡覺的地方一定比上班的地方重要。

“李某初步核算了一下,重修坤寧,乾清二宮需費近兩百萬兩銀……緊著用嘛,至少也要一百六七十萬兩方可。”

“一百六七十萬兩,”趙志臯道,“若六七十萬兩東挪西借還能省一點出來,但那個‘一’字著實難辦,對於湊款工部有什麽章程?”

“這……”李戴有些猶豫。

“你盡管直言,到時候大不了老夫與你一起挨罵好了。”

李戴垂下頭道:“回稟元輔,某以為當先催征各省直舊欠錢糧,再多方籌集經費。”

“至於營建上一是鑄錢並清查庫料,二是派官員赴四川、貴州、湖廣采伐楠杉大木,三是木石,車戶;燒磚等等……”

趙志臯聞言只覺得有氣無力,張位等輔臣連忙道:“元輔暫且寬心,我等慢慢想辦法就是了。”

趙志臯苦笑道:“古人七十致仕,而今老夫七十有三,就算天若假年,在朝又有多少日子,眼下正逢此多事之秋,危難之局,實是有心無力,你們若有誰可以挑起這個擔子,老夫願避位讓賢。”

趙志臯目光掃過張位,沈一貫,陳於陛。

三人皆不敢與趙志臯對視,垂下來頭。

“你們都不肯,老夫也不成,何人來為之?試問何人可以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何人來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這一句話於眾人心底響起,十幾年朝堂出過這樣的宰相,但其下場眾人都看見了,到了現在朝廷又去哪裏找這樣的人來?誰又肯為之?和和氣氣作官不好嗎?為何要以天下為己任,去為得罪人之事呢?

眾人默然不語。

趙志臯閉目長嘆。

千呼萬喚之下,試問天下又有誰來主張?

數日後,趙志臯請辭,張位,沈一貫,陳於陛也是一同請辭。

百官一看皆知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