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蘆花蕩(第2/6頁)

鄭貴妃跑到天子那哭訴了一番,不知為何認為牽涉到皇長子。於是天子就下詔責備太子左右的講官,認為他們沒有教導好太子。

此詔是經沈一貫所發的,於是陶望齡,袁宗道等人翰林們氣憤不過,前往內閣找沈一貫說理,為孫承宗,李廷機叫屈,指責沈一貫為何不封還聖旨,而是幫天子指責皇長子。

林延潮看到這裏,也是為陶望齡,袁宗道二人直搖頭。

天子下旨指責皇長子,表面上看是為了鄭貴妃出口氣,但其實意在對皇長子進行敲打。

自從皇長子出閣讀書後,天子對於皇長子的忌憚之心是越來越深。張誠等明著暗著打壓皇長子,在慈慶宮供給的事上作手腳,以為天子看不出來?

孫承宗等眾講官不忍著,將張誠減少慈慶宮供給的事公之於眾,也不能說是有錯。

畢竟此事過後,他們是在滿朝文武上下獲得了名聲,張誠也得到了天子更近一步的信任,只是唯獨令天子對皇長子忌憚更深。

再加之焦紘又上了一個養正圖解,這都還沒當太子了,就已經按照太子教育了,這樣勸進也太過分了吧。

最後天子抓到這機會對皇長子訓斥一番,也是平復上次鬧事的風波,其實是告訴你,這儲位朕還沒給你呢,你不能搶,你的老師們這一次就代你受過了。

其實事情到了一步也就是了,大家你好我好收工就是。

哪知陶望齡,袁宗道卻挺身而出對著沈一貫批評了一番。沈一貫的態度本就是傾向支持於皇帝,畢竟是王錫爵的現在,豈會無緣無故封駁這聖旨,再說皇長子受訓斥在他看來也是‘咎由自取’。

結果陶望齡,袁宗道到他那邊一鬧,沈一貫肯定是‘驚怒交加’的。

無故背鍋豈是好受?

而且沈一貫對孫承宗早有不滿,此事卻起於袁可立。

袁可立當年在蘇州給申時行後院點火後,雖然被貶,但清正之名卻傳遍了朝堂之上。

到了萬歷二十二年的時候,浙江民變。

起因在於前禮部尚書董份,以及前祭酒範應期。

當時董份在浙江霸占民田,已是一方暴富,在嚴世蕃時列舉明朝‘福布斯排行榜’,董份就位列大明十七人之一。到了萬歷二十年時,董份積攢錢財已是到暴富的程度。

當時浙江的百姓狀告其侵吞家產的狀書可謂是塞滿了衙門口,這與當年海瑞到應天出任巡撫時,百姓們狀告徐階實有的一拼。

當時範應期也是如此民怨極大,當地知縣迫於民意將祭酒範應期抓起來,結果範應期上吊自殺。此事被董份知道於是指點範家上京告禦狀。天子降旨將查辦此案的浙江巡按,烏程知縣問罪,一個被戍邊,一個被革職為民。甚至連推舉浙江巡撫的吏部尚書孫丕揚,以及浙江巡按的左都禦史都牽連問責。

此事一出,浙江官場震動,有範家例子在前,誰也不敢再查辦董份。

但是孫丕揚也是硬骨頭,愈挫愈勇,當即派袁可立出審此案。

在有前任的前車之鑒下,袁可立要徹查此案,可謂背負壓力極大。

董嗣成是林延潮同年,且他任禮部郎中時,與林延潮交情也是很好,何況申時行屢次來疏要求林延潮,以及沈一貫關照董份。

林延潮也是寫信給袁可立,讓他手下留情,放人一馬,但袁可立卻是沒聽。

至於沈一貫之言,袁可立更是不理。沈一貫大怒之下放話要找袁可立麻煩,哪知孫承宗站出來替袁可立寬解。沈一貫顧忌孫承宗皇長子講官的面子,這才含怒收手。

因為此事,董份及長孫嗣成、次孫嗣昭先後過世,最後其多年侵占的民田也是大半還給了老百姓。

當時袁可立在浙江任官時,正值倭寇來犯朝鮮,當地官員‘過度緊張’,不少豪商被衙門無故安上通海通倭之名。袁可立卻不冤屈一名百姓,經過詳查平反了不少冤案。

因為這些政績,作為當初力薦袁可立的孫丕揚,也是毫不吝嗇,以天下官員政績第一的名義將他舉為給事中。

袁可立離開浙江後,浙江百姓可謂是沿途相送,同時還以兩百年來唯一一位推官的身份入蘇州名宦詞的官員。袁可立到了京師時,天子也是破例召見。

也許是年少得志,袁可立有些沒有把握分寸。

當時一位禦史因事觸怒天子,沈一貫遂上意,要將此人廷杖。結果引起了幾十名科道言官一起趕到文淵閣,求沈一貫相救。

沈一貫滿口推脫說這不是我的意思,這是皇上的意思啊,你們就不要為難我了。

當時袁可立新官上任,在末座笑道:“這不是皇上的意思,而是相公不肯相求耳!”

此言一出,所有禦史們都是驚呆了。唯獨袁可立夷然不屑,在眾人面前為禦史叫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