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敘功(第4/4頁)

盡管這一次廷推內閣大學士事關重大,吏部尚書陳有年,文選司郎中顧憲成仍是決定不經過內閣自行擬定名單。

吏部尚書陳有年的火房內,他與文選司郎中顧憲成正相對而坐。

陳有年撫須道:“這一次廷推閣臣,吏部沒有請教閣臣,然後自擬堪任官員,萬一被抓住把柄,怕是要被陛下重責啊!”

顧憲成道:“回稟大冢宰,被除籍罷官降職,顧某早作好準備了,若是聖上降怒,顧某一人擔之!”

陳有年道:“誒,話不可這麽說,你我休戚與共。但正是如此早就成了閣臣的眼中釘了。”

陳有年說到這裏不由一嘆。

“大冢宰,王太倉去位,閣臣論資歷威望,不會再有第二個人能同時得到天子信任,百官畏服,將來朝政歸於公議,又何必擔心小人!”

陳有年搖了搖頭,顧憲成還是不死心啊!

陳有年道:“以天下之公議,寄之天下之人,使天下之人言之,何其難也?”

顧憲成道:“大冢宰……”

“好吧,這一次就聽你之言,你打算推舉何人?”

顧憲成道:“顧某打算推舉原任東閣大學士王家屏、南京禮部尚書沈鯉、原任吏部尚書孫鑨,前左都禦史李世達……”

“慢著……”陳有年打斷,“叔時,這些人除了沈歸德,都是開罪天子而被貶斥的官員啊!”

王家屏當了不到半年首輔,然後與天子吵架結果回家。

孫鑨是前任吏部尚書,顧憲成的老上司,京察後與王錫爵大戰一場,不少清流之士因此被罷官。

還有前左都禦史李世達,在京察時站在孫鑨一邊,然後又與王錫爵做對,最後與孫鑨一並辭官。

顧憲成道:“下官知道,但朝廷沒有明文,廷推大臣不可從被天子貶斥的官員中推舉。”

陳有年搖了搖頭道:“如此易觸天子之怒。”

顧憲成道:“王山陰,孫太宰,李總憲都是清正耿介之臣,為百姓社稷屢次上諫,最後蒙冤而去位。顧某身負幾位重托,本意也是使言路通暢,民情隨時可以上達,公議輿論可以約束天子之所為,此事若成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若是不成,免官而去也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陳有年聞顧憲成之言語,點了點頭道:“好了,既是如此就依叔時所言。”

然後顧憲成又寫了幾名堪任官員的名字。

其中有禮部尚書沈一貫、左都禦史孫丕揚、原任吏部右侍郎鄧以贊等等,都是名聲顯赫,為官很有清望的官員。

陳有年滿意地點了點頭,突然問道:“叔時,你這裏是不是少了一個人?”

顧憲成拿了名單又重新看了一遍,問道:“不知大冢宰說得是誰?”

“羅康州!”

“聽聞宮裏的消息,羅康州與沈四明皆為王太倉舉薦陛下為入閣人選!”顧憲成言道,“沈四明不過是王太倉弄出來作個樣子,這羅康州才是他真正要推舉入閣的!”

“王太倉要退了,何不賣他個面子呢?”

顧憲成道:“大冢宰,當初羅康州與你爭吏部尚書失敗,怎知他是否會繼續懷恨在心。而且他為王太倉推舉入閣,若是下一個王太倉如何是好?”

陳有年心道,如此可是將天子與閣臣都得罪了啊。

但他還是決定支持顧憲成,他繼續看名單,然後忽然又問道:“叔時,還有一人不在此列?”

顧憲成問道:“還請大冢宰直言。”

“就是新以朝鮮之功聲聞天下的林侯官,你怎可少了他?”

顧憲成聞言道:“回稟大冢宰,並非下官失察,只是若林侯官出任他職,顧某絕無二話,唯獨閣臣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