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敘功(第2/4頁)

天子欲問又止點點頭道:“朕知道了。”

但見王錫爵道:“閣臣增補必經廷推,若廷推上有這二臣的名字,臣推舉陛下用之。若有不然……”

“怎麽先生還有第三位人選嗎?”天子問道。

但見王錫爵緩緩道:“啟稟陛下,老臣自任首揆以來,至今日一年另六個月,老臣屢次上疏懇請陛下縮減宮中用度,如罷江南織造,停江西陶器,減雲南貢金,出內帑振河南饑,陛下聞之並無半點相責,此老臣之恩典。”

天子聽了有些不自然,他當然沒有半點相責,王錫爵的上疏他都沒有同意就是。

“老臣以為治國當以王道,無偏無黨,無反無側,以會天下於有極,然而無偏無黨,百官以為不親,無反無側,百官以為諛上,譬如各省虧空,下面官員只知向請求朝廷減免錢糧,然不知汰苛吏,清弊法,裁冗費,視朝廷令旨於虛文,朝廷減免款項盡被上下中飽私囊……老臣這才明白治吏立法在於善政之先!”

天子聞言面色鐵青,最終露出無奈之色:“這些都是朝廷的積弊,非一朝一夕可以改之,先生不必過於責備。”

王錫爵道:“老臣當政也常思何為無為?譬如一事一物不動時,你不去動他,是無為。一事一物動時,你不去讓其不動,也是無為。蓋無為並非無所為,而是在於運而不積。”

“老臣讀莊子馬蹄一篇,以伯樂善治馬,陶匠善治埴木為過,故老臣主張上無為,而下有為。以為施政以放任自然為善治,以揉曲為直,矯正自然為不善治。”

“但老臣讀林延潮之書,卻見林延潮雲,三代之時人無知無欲,故而易治,故老子雲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但後來世間物欲橫流,權謀橫行,再使百姓棄智絕欲,再歸於無知無欲已不可行,故而要治民者,先立以仁義之說,再以法制之!”

天子聽了林延潮之言眉心一抖。

王錫爵道:“老臣當國之初,一心想重歸於高祖,成祖時政治清明的氣象,但至今日才明白一時當有一時法,再歸於高祖,成祖時氣象已不可得,至於將來施政如何走老臣不知如何主張,與其屍位素餐,倒不如留待後人。”

“至於老臣所舉的沈一貫,羅萬化二人,皆一世之才,但論及匡扶社稷二人力有未逮,至於撫世之才不是沒有,就看陛下想不想用就是。”

說完王錫爵起身道:“陛下,自古以來君臣相遇相成,始終完美如臣乎,誰乎?一出再出,千負萬負,又博異常之寵以去如臣者,又誰乎?陛下再生之恩,老臣萬死難以報答,今日以肺腑之言道之,還請陛下裁量,老臣先行告退!”

說完王錫爵起身離去。

天子看著王錫爵離去,默然不語。

而在宮外還有另一人目視著王錫爵,此人正是田義。

田義目送王錫爵,臉上露出一抹不屑之色,這時候一名小太監走到田義身旁對他耳語了幾句。

“是沈一貫,羅萬化?還有第三人?”

小太監低頭稱是。

田義點了點頭,然後冷笑一聲。

石府。

石星正與一名仙風道骨的老者,以及數名官員正在飲酒。

這位老者不是旁人正是沈惟敬。

“這援朝平倭的大功,全仰仗沈先生,石某這杯酒先敬沈先生!”

沈惟敬聞言撫了撫三尺長須笑著道:“豈敢,豈敢,倭寇鼠輩,懼皇上天威,攝本兵威名早有怯意,老夫過去不過一席話即束手而降!”

石星聞言大笑,當即與沈惟敬對飲一杯。

暖酒下肚,沈惟敬臉色更是有幾分紅暈大呼:“滿上,滿上!今日大家不醉不歸。”

石星大笑,一旁一名戶部郎中給沈惟敬斟酒,阿諛之色十分明顯。

沈惟敬繼續大吹牛皮,比如倭酋豐臣秀吉,小西行長見了他先是如何如何之傲慢,如何如何之無禮,但只聞他沈惟敬一句話下,在場倭酋無不色變,無不動容,無不顫栗。

總而言之,沈惟敬他老人家是遊刃有余,視百萬大軍如無物。

沈惟敬酒喝得有些高,後來越吹越不像話,除了石星認真傾聽外,一旁官員都有些聽不下去,但即便如此還是要恭維幾句‘諸葛孔明舌戰群儒不過如是’,‘班超,王玄策不如沈公矣!’

沈惟敬聽了更是高興,不久醉倒在酒桌上。

卻聽他模模糊糊道了一句:“其實沈某哪裏有什麽功勞,全仰仗林經略只故!”

眾官員一聽色變,這算是酒後吐真言嗎?石星與林延潮不對付,是眾所周知啊!

大家看石星臉色確實有些不好看,連忙道:“沈遊擊醉了,醉了,快扶他下去休息!”

當即數人將沈惟敬退下回房歇息。攙扶下沈惟敬掩面,眼中左右看了一眼,哪裏是有醉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