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大隱(第2/4頁)

林延潮勉強笑了笑,然後從袖子拿出了一個奏折道:“陛下,這是臣這一次從遼東回京路上所寫的禦倭方略,若是以後倭情有所變化,可參看此疏!但若論止戈,倭軍不復有侵朝之意,臣不敢保證!”

張誠見此從林延潮手中接過奏疏,然後奉上給天子禦覽。

天子細細讀疏,但見其中三千余字,但無論戰和攻守都寫疏上甚是詳盡。

林延潮細道:“倭人雖狡詐,但善於學習進取。比起戰和之策,其實臣觀倭人更窺視於本朝之於風物,之於文化,而倭國之金銀也是本朝之所缺。”

“早在宋元時,宋儒與禪宗之學已在倭國風靡,而今倭人更注重實用,本朝可以心學籠絡之,以臣料想如傳習錄之書必可受倭人之歡迎。如此似朝鮮之於理學,將來倭國則之於心學。”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伐謀倒不如讓夷狄仰慕上朝之文化,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以本朝之文章典籍,而易倭人之真金白銀,豈非萬世之道!”

林延潮說完之後。

天子邊看邊問問道:“依林卿的意思,若倭人學了咱們用以治國安邦如何?”

林延潮道:“無論理學,心學之正宗皆在本朝,可謂源遠流長,他國如何照搬學來都只是學個皮毛,不得其神,但獨樹一幟就難以影響了!”

天子將林延潮奏章放在一旁質疑道:“你說戰和攻守都是小道,但這些才是大道?南北二朝時,南朝無不文化昌盛,但都被北朝滅之,這難道不是殷鑒?”

林延潮道:“陛下聖明,武功,文化其實都是小道,真正能讓四夷賓服,八方來朝是因我大明國泰民安,繁榮昌盛!”

天子沒有輕信林延潮之言,而是就著奏疏上的細節一條一條的問了起來。

但見林延潮對答如流,就一條一條的細故都解釋得清楚。

天子反復看林延潮,他昨晚也對朝鮮之事問過宋應昌。宋應昌在他眼底已經算是能臣幹吏之輩,不過他可以明白有些細處上,宋應昌對自己說得不太明,或者推說不知。

不知是能力之故,還有有所隱瞞。

但與林延潮比起來,林延潮則是知無不言,但凡兵馬錢糧每一筆出入開支,用到了哪裏,耗損多少都說得清清楚楚。特別如鬧餉的南軍與爭功的北軍的軍餉明細上,一名南軍支取多少,一名北軍支取多少,一名步卒分到了多少,一名馬卒分到了多少,受傷士卒分到多少,陣亡士卒撫恤多少,一項一項都有明目,說得遠比宋應昌更清晰細致。

天子一聽林延潮幾句話道來,頓時了解了整個局面,整個戰事雖千頭萬緒,但也有眉目。

更難得是林延潮在天子面前也不掩蓋一些過失。

比如天子問道請動皇商梅家以海船運輸兵糧時,林延潮也是毫不避諱地將全國實行銷石海禁,而獨將此權默許梅家私下販賣硝石也是坦白道之,絲毫不擔心天子拿這一點對他治罪。

到了這一步天子還能說什麽,林延潮都坦白到這個份上了。難道處罰梅家嗎?天子舍得一年十幾萬兩的進項?

君前奏對時候不少官員,他往往稍質問幾句,即戰戰栗栗不能答之。而似宋應昌這樣精於世故的官員,說話滴水不漏,天子向來不是聽他說了什麽,而是需體察他沒說什麽。

但如林延潮如此應答如流的官員,天子要麽認為他是早做好了功課,要麽是此人之才幹當世無雙。

對此天子自是心底有數:“好了,林卿之才,朕信的過。朝鮮之事先奏到這裏,日後兵部會擬一個條陳來。但話雖如此,倭軍以後再度犯邊,朕還要拿你是問的。”

“是。”

換誰都看得出來,天子此刻龍顏已有悅色道:“賜座!”

林延潮笑了笑,心底早已是古井無波,稱謝一聲後坐下。

天子笑著道:“張誠,你覺得林卿之才幹似本朝哪位大臣?”

張誠道:“陛下,內臣惶恐,豈敢評論大臣。”

“誒,林卿,朕突然想起了張文忠公……卿之才幹不亞於他。”

林延潮聽天子的話,神色一凜。

林延潮笑道:“陛下謬贊了,臣不敢比文忠公,無論是嘉靖朝的,還是另一位……”

張誠聽林延潮之言,額上汗水直落,宮中朝中已多年無人趕在天子面前提及另一位的名字。

林延潮此刻提起有意還是無意?

殿內靜默了一陣,天子眉頭皺起旋又平復:“林卿所言另一位的謚號朝廷已剝奪了……”

林延潮垂下頭道:“陛下恕罪,是臣一時不省。”

“林卿也有不省之時嗎?”天子反問道。

林延潮侃侃而談:“臣乃微末之人,自有疏忽之時,更不敢與張文忠公相提並論。張文忠整頓吏治,罷免在他手下的言官就有二十五人,清丈京畿田畝,無懼於皇親國戚,持身清廉,為朝之際不添田畝,這三點臣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