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深宮之夜(第3/4頁)

但是不能拿霍,鄒二人之時來比較焦紘。

另外一事就是王錫爵了,王錫爵剛剛加官從少傅升至太子太傅。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王錫爵突然向天子提出致仕,並提議增補閣臣。

此事雖被天子按下,但官場上已是風傳王錫爵已決心歸老。

宋應昌不由道:“上個月皇太子出閣讀書,這個月王太倉即上疏引退,不得不說是此乃負氣之舉啊!”

林延潮則道:“我雖與王太倉不和,但論隆萬兩朝之輔相,論持身之潔、嫉惡之嚴,無如王太倉者!”

說到這裏,林延潮負手仰天道:“王太倉若去,吾實扼腕嘆息矣!”

宋應昌微微笑了笑。

林延潮去朝鮮前以焚詔打了剛剛擔任首輔王錫爵的臉,現在回京了王錫爵倒是要走了,如此說辭不是有些假惺惺嗎?

方從哲低聲道:“天子雖不允王太倉辭相,但現在吏部這邊大冢宰陳余姚,以及銓郎顧無錫已是張羅下任閣臣人選,按照吏部的意思,至少要增補兩位閣臣入閣!現在朝野都已在議論此事。”

方從哲這話,林延潮哪有聽不懂的。

他笑了笑道:“無論陳余姚,顧叔時如何商量,他們都不會舉我的!”

“以老師援朝破倭之功,身負天下之望,吏部不推舉老師,還有何人可以服天下?何人可以眾望所歸?當初老師言要以事功入閣,眼下正是良機啊!”方從哲郎聲言道。

林延潮看了方從哲一眼,對方說得不錯。

他之前錯過兩次次入閣機會。

第一次是申時行離去前,有推舉閣臣的名額,當時申時行認為林延潮初拜大宗伯,且以中旨入閣,將來根基不穩不合適,所以推舉了趙志臯,張位入閣。

第二次是王家屏辭相後,內閣缺位,那時候陸光祖,林延潮都有機會經過廷推入閣。陸光祖為此特意來明裏暗裏警告了林延潮一番,意思是你不要與老夫爭哦。當時方從哲也來力勸林延潮不要入閣,認為有陸光祖作梗,將來無論入閣不入閣都是兩虎相爭的局面。林延潮則對方從哲與眾學生說有大德者必有大功,他要以事功入閣,不會去爭,而是要水到渠成。

第三次就是現在王錫爵要走了,林延潮有平倭之功在身,聲望已經足夠,同時遍數廷推閣臣之中,似資歷也沒有在自己之上的。這時候正是林延潮入閣的良機啊!因此林延潮還沒開口,方從哲就開口‘勸進’了。

林延潮聞言微微一笑,宋應昌也是目光一凜,當然他很知趣的不說話。

林延潮看向宋應昌問道:“宋公你看如何?”

宋應昌笑道:“我與老弟乃是一條船上同舟共濟,相互扶持,老弟想如何宋某當如何,這事不必問宋某的意思。”

林延潮點了點頭,對方從哲道:“此事還是面聖後再說吧!”

車駕不久即到了京師。

闊別近一年的林延潮終於回京,不過此時來不及先去見妻兒。天子下詔了,林延潮與宋應昌必須馬不停蹄地去入宮面聖。

此刻已近傍晚了,林延潮踏過金水橋,再經東華門入宮。

左右自有宮裏太監給林延潮,宋應昌二人盞燈在前引路。林延潮一路行來,但見景物如舊,走到宮道上半路上,還遇見幾位在宮裏當差的中書,科臣。

他們一見林延潮先是露出吃驚的神色,然後慌忙退避在宮道旁,跪拜行禮。

林延潮微微點頭。然後他與宋應昌到了乾清門前,按照規矩這個時候宮門馬上要落鎖了。天子一般不會在這個時候召見大臣,但二人萬裏趕來在乾清門前面謝皇恩,也是應有之禮。

哪知道宮人從乾清宮步出告訴二人,天子竟真讓二人進去。

以往天子召見自己都是白天,但夜間召見倒是頭一回。這一幕不由讓林延潮想起當年殿試時,自己也是建極殿裏寫了半夜而去。

宮人指引下,林延潮,宋應昌在弘德殿等候。

宋應昌也是為官這麽久來,第一次君前奏對,殿內火者給二人上茶時,林延潮看出宋應昌手腕微抖。

林延潮笑了笑,他不由對火者問道:“你剛來弘德殿伺候嗎?原來的人呢?”

那火者道:“回稟大宗伯,小人今年新到,原來伺候的王安已是調到慈慶宮去了。”

原來王安調到慈慶宮伺候皇長子了。

林延潮若有所思,從袖裏拿出一錠銀子放在放茶碗的托盤上笑道:“有勞了。”

那火者喜著道:“多謝大宗伯,小人就在門外,有什麽話盡管吩咐。”

火者走後,宋應昌見此羨慕地道:“老弟對此可謂輕車熟路,宋某不勝羨慕。”

林延潮笑了笑正要說話,但見一名火者入內道:“陛下有旨,兵部尚書宋應昌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