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 元輔,請留步(第3/4頁)

天子出聲道:“你既自稱罪臣,看來已是知錯了,念在元輔替你求情的份上,這一次焚詔之事,朕可以暫恕你的罪責。”

林延潮則低著頭道:“陛下雖言一個恕字,但臣卻不能問心無愧。臣為禮臣以來,無功於朝廷,臣還乞陛下罷免以清政本事。”

官員京察自劾時,都是以清政本事為名。林延潮還是用之前那個由頭辭官。

“你的自劾折子朕看了,你是九卿重臣,朕方簡任,豈可引例求退。若是堅決要辭,也要待此事風波過後再說,平身吧!”

林延潮聞言即道:“微臣謝過陛下。”

說到這裏,林延潮這才起身立在一旁,看向座上王錫爵,但見他確實有些面色愁苦,神色憔悴。看來這些日子遭百官圍攻確實不好過,所以必須在這件事上先保住自己,但將來會不會尋另個事情報復自己就不好說了。

王錫爵也道:“陛下寬宏大量,老臣佩服之至。”

天子擺了擺手道:“之前元輔勸朕行冊立之事,朕其實心底早有此意,但是元輔要令皇長子先拜嫡母,隨行冊立,但朕思量再三,以偽亂真,非光明正大之道,故而之前諭上沒有提及此事。”

“現在朕從元輔既赦了禮臣焚詔之罪,外面那幾個亂說話的,朕也可以赦免,戍邊可以免了。但外臣們議論不止,再三質疑朕之決定,此實為可恨。朕為天下之主,豈能容忍有人一再猜忌。”

王錫爵聞言無比傷感地道:“老臣不能為陛下排解積疑,力排橫議,此乃老臣失職負恩之罪。老臣愧對陛下之萬恩。”

天子擺了擺手道:“誒,先生不必過責。朕的心意你能知之就可以了。”

王錫爵道:“是老臣無能,無力讓大臣們明白陛下的苦心。眼下外頭爭此事不僅有六科十三道禮部四司官,還有在京百官等等,臣想洪範有言,汝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反卿士,這是何意?就是皇上有疑難不決的大事,自己先謀於心,再便問大臣們的意思。”

“未免外臣說陛下獨謀於臣一人,這國本之事,應下廷議讓九卿科道會商,以其論定祖宗之典,答臣民之望。”

聽王錫爵這麽說,但見天子露出為難之色,半晌後才:“若下廷議,難保不成那些官員們又以國本之事作文章,圖謀擁戴,妄居定策之功。”

林延潮聽天子這話深以為然,天子對於大臣們的心思是看得一清二楚的。同時這個權力不能放,一旦放了大臣們都這個樣子了,以後就更站在皇長子的一邊了。

這時候王錫爵沒有再言,而是退在一旁向林延潮問道:“禮部以為如何?”

林延潮當即道:“臣本不敢再妄言,但是現在因為三王並封的事,令元輔受百官所指,也令陛下之初心遭人所疑,那麽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快刀斬亂麻!”

天子聞言笑了笑道:“那林卿如何個斬法?”

“還是依照之前陛下與臣所商量的,以皇長子皇三子先後出閣讀書的辦法!”

天子聞言看向王錫爵,王錫爵向林延潮問道:“若是先後出閣讀書,萬一皇長子之事成矣,皇三子不成,那如何說?眼下百官激議,難保皇三子出閣讀書時不出岔子。”

面對天子與王錫爵一人一句,不知不覺已將林延潮推到了不得不答允此事地步。

這時候換了一般官員,也唯有一拍胸脯,死命硬扛下此事。

但是如此不正讓王錫爵與天子如願了?

王錫爵因為要自己推動皇長子皇三子先後出閣讀書的事,所以忍下了之前自己的焚詔打臉之事,但他渡過了這個危機以後,估計著就要秋後算賬了。

更何況現在答應一時無事,但將來一旦事情辦不成,國本之事的鍋就要林延潮自己來背了。

林延潮沉默許久,連天子也是問道:“林卿可有把握。”

林延潮當即道:“啟稟皇上,此事臣答允容易,但怕負欺君之名,懇請陛下允臣與部臣科臣商議後再作答復。”

天子聞言沒有說話,而王錫爵則有些怒色。

而就在這個時候,殿外有中官稟告道:“啟稟皇上,科臣們聚集在文淵閣請見元輔!”

此話一出,王錫爵不自覺地搖了搖頭。

林延潮則是暗笑,這被言官三天兩頭堵門的日子簡直不要太爽。同時也可以看出王錫爵現在處境到了什麽地步,這時候自己有足夠的籌碼和他耗著,切不可救了他把自己搭進去,更不可出現農夫與蛇的故事。

王錫爵起身向天子道:“陛下,容老臣回去處理此事。”

天子也是有些頭疼道:“一切交給元輔吧。”

這時候林延潮主動請纓道:“還請陛下讓微臣陪同元輔同往。”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