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北上(第3/4頁)

一聽原因,原來是徐光啟到潘府上拜見潘季馴後,被潘季馴發覺是個可造之材啊。

於是潘季馴將徐光啟留了下來,說是教導他一段時日。

林延潮聽了此事良久無語,又是同樣的套路真是令人防不勝防啊。

這潘季馴上一次從自己這裏挖走黃越,這一次居然又挖走了徐光啟!

此人……此人真是好無恥啊。

末了,陳濟川還和林延潮說潘老還有一份書信給自己。

這信林延潮不看還好,一看頓時氣得火冒三丈。

潘季馴在信裏寫得什麽?

又是老調重彈,大意是我保舉你去任河漕總督,你居然不幹跑去任禮部尚書,你對得起老夫這一番栽培之意如此雲雲。

林延潮看信後,是很想和潘季馴理論理論。

不是我不願任河漕總督,是皇帝不給啊,搞得好像是自己的錯一樣。你潘季馴是把我當事功型人才來培養,走的是技術官員路線,但朝廷不怎麽看,自己現在走得這路線,分明奔著入閣去的,這又有什麽辦法?

總而言之,還我徐光啟!

想到這裏,林延潮不由幸虧自己沒去平湖拜見潘季馴,否則也不知會發生什麽事來。

船繼續沿運河北上然後到了無錫,林延潮座船在此停靠一日。

卻說當年林延潮與顧憲成失和,兩邊斷了往來。

林延潮在閩中辦了鰲峰書院,顧憲成在無錫辦了東林書院,二人各自沒有通氣,不相往來。

但是這一次林延潮升任禮部尚書,北上路過無錫前,自己於船上寫了一封言辭誠懇的信,托人轉交給顧憲成表自己修好之意。

但是顧憲成卻沒有回信。

而今日船到無錫停靠時,除了無錫當地的官員外,也沒有出現顧憲成的身影。

此時已是十二月初,冬雪已是下,林延潮穿著厚氅在船邊眺望無錫城的景色。

這時船下有人來稟說是東林書院的高攀龍求見。

林延潮微微訝異,然後道:“有請。”

不久陳濟川帶著一位二十七八的年輕人來到林延潮面前,對方拜倒後言道:“晚生高攀龍拜見大宗伯。”

林延潮扶起高攀龍笑著道:“是叔時兄的高足,當初京裏一別,許久不見了,今日看來更是出眾了。”

高攀龍連忙道:“大宗伯贊譽,晚生實不敢。這一次聞大宗伯路過無錫,本來老師要親自前來相見,但無奈抱恙在身,故而只能讓晚生代勞。”

林延潮聞言道:“叔時兄身子有無大礙?我記得他一向……既是如此,我去他府上探望,來人……”

高攀龍連忙道:“不用了,大宗伯不用如此,老師他……老師他……”

林延潮聞言點點頭道:“我明白,看來叔時兄還未諒解我。”

高攀龍承認也不是否認也不是,一時不知如何說。

林延潮嘆道:“我與叔時兄乃同年至交,入朝時相互提攜相互照顧,當年我下詔獄,全仰仗叔時兄極力周轉,擔了殺頭的風險在天子面前為我進言,此情我林延潮一輩子記在心底。”

高攀龍聞言也是道:“晚生明白,當初老師在心底也是一直把大宗伯視為至交啊。”

然後林延潮道:“後來的張鯨之事,我其實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也不願意多做解釋。眼下我任禮書,以後在朝堂上說話多少還有些分量。你替我轉告叔時兄一聲,他的復官之事,我一定盡力奔走,此舉不是為了讓他承我的人情,而是朝堂上不可以缺似他如此耿直忠正的大臣!”

高攀龍聞言心道,林三元果真如傳聞所言,是與老師一般的正人君子啊,若是他們能一並在朝堂上該多好,一起規諫政事,以正君心,如此國家就有希望了,只是可惜老師與他失和,看來永無修好可能了。

高攀龍有些黯然道:“多謝大宗伯了,但大宗伯也知老師一向甚是執拗,什麽人什麽事拿了主意就難以改觀,但我回去一定將大宗伯這番話轉告給老師。”

林延潮點點頭道:“如此甚好,就有勞你了。”

高攀龍走後,陳濟川跟著林延潮回到的船艙裏。

船艙內有火盆,林延潮脫下外袍,坐下伸手烤火以解寒意。

片刻後船娘端上來蔬果肉飯。

林延潮聽說林淺淺,及自己兩個兒子已吃過飯休息了,當即也捧起飯來用飯。

這船上的船家飯,都喜歡把肉菜放在米飯上吃,如此肉汁菜汁都滲入米飯之中,吃起來格外香甜,飯後再喝一碗茶足以。

林延潮如此吃完一碗飯,雖是意猶未盡卻道:“飯吃七分飽,不可再用了。”

陳濟川當即給林延潮斟茶還道:“方才我還擔心老爺你一肚子氣,但見老爺胃口這麽好,卻是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