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眾望所歸(第3/4頁)

宋纁笑著道:“天意自古難測,我們為官的也只有盡人事而聽天命了,大家都是身不由己啊!”

申時行明白宋纁的言下之意,點點頭道:“伯敬你是有德君子,對了,人都到齊了嗎?”

“回稟元輔,三品以上京官都到齊了。”

申時行點點頭,恢復端坐道:“那就議吧!”

然後由吏部的官員下發稿薄,然後吏部尚書宋纁向申時行道:“這一次禮部尚書出缺,禮部尚書乃大九卿之一,必要選識見老成,身負眾望的官員。至於堪任的官員,我打算在原先正推陪推二人外,再上一人請陛下聖裁,不知元輔意下如何?”

“禮部大宗伯之位極為關鍵,多選些人也是好的。”

宋纁聞言點了點頭當即向申時行奉上這一次堪任官員人選。

申時行看去依次是南京吏部侍郎羅萬化,南京禮部尚書王弘誨,南京吏部尚書孫鑨,南京都禦史孫丕揚,前禮部左侍郎林延潮。

宋纁列了五個堪任官員的名字,但如申時行一眼即看出如孫丕揚,孫鑨二人純粹就是來陪跑的。

因為禮部尚書向來都是由詞臣擔任,唯有嘉靖年間的席書,萬歷年間的徐學謨二人才破例出任禮部尚書。這都是特殊情況,一般情況連追贈官員也不會授予禮部尚書之職。

五人之中,羅萬化,王弘誨,林延潮才是正兒八經出身翰林的。

羅萬化是隆慶二年的狀元,先後任國子監祭酒之職,但之前因為國本的事上諫天子,結果天子不納。羅萬化一氣之下,懇請外任,天子眼不見心為凈,當即讓你走人。所以人家剛走,不可能現在就調回來,天子也不可能任命他到北京來任禮部尚書惡心自己。

所以真正能有資格堪任的,就是林延潮,王弘誨。

王弘誨是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是當今文壇大家,從履歷上而言沒有什麽缺點,但也沒有什麽太突出的。

與林延潮相較……那就不能比了,也沒辦法比。

申時行有些出乎意料,他擡頭看向宋纁當即問道:“伯敬這是?”

但見宋纁點點頭道:“元輔,禮部尚書事關重大,非有遠見卓識,敢於任事的官員不能勝任,這五名官員都是宋某心底以為能夠堪任的官員,最後還是請元輔與諸位大人定奪。”

申時行明白了宋纁的意思點點頭。

下面堪任官的履歷發了下去。

闕左門左右兩個宴廳裏,官員們看著這堪任名單。

能坐到這個位子的人大多也是不蠢,心底也是琢磨到了名單後面的意思。

不少官員臉上都露出笑意。

宴廳裏黃鳳翔當即提筆在薄上題劃,他看去如盧維楨,李天球也是很快放下了筆,大家沒有說話,相識一笑,彼此心照不宣。

倒是坐在他的身側的趙用賢偷看了一眼黃鳳翔薄後,搖了搖頭。

黃鳳翔感覺到趙用賢的目光眼光掃去他的薄上時,卻被對方伸手遮過。

黃鳳翔也是搖了搖頭,隨即笑了笑。

而在另一個宴廳裏,眾人也都是題劃完畢,而王錫爵想了許久,然後方才落筆在羅萬化的名字後寫了一個‘正’字,在王弘誨的名字後寫了‘陪’,至於林延潮的名字後,他則寫了一個‘末’。

所謂‘末’即是末推。

最後所有人稿薄都到了宋纁手上。

推舉官員必須署名,誰推舉了哪名官員一目了然,若是官員不稱職,是要追究舉主責任。

宋纁清點了一下笑著對申時行道:“與推者三十人,共二十八人列此人為正推,看來是眾望所歸啊!”

申時行點點頭道:“聖裁之下才是眾望所歸。”

“元輔所言極是。”

當即申時行,宋纁親自書寫奏本將廷議的結果上奏天子裁斷。

乾清宮裏。

宮外下著大雨。

天子於燭火下看著申時行,宋纁上奏的,然後對一旁的陳矩,張誠問道:“你們怎麽看?”

張誠道:“啟稟陛下,自於慎行任禮臣後,事權為翰林院,兵部,科道侵吞,早已不復當初了。”

張誠又道:“六部之中禮部位崇權輕,倒是個養人的地方。”

天子冷笑道:“朕問你們禮部的權輕權重了嗎?張誠你近來是不是又收人好處了?”

“陳伴伴,你怎麽不說話?”

陳矩道:“陛下,臣一切以陛下之命是從。”

天子道:“此三人都不合朕的心意,陳矩你看,若是朕特旨用人如何?”

陳矩大驚失色,連忙道:“陛下此萬萬不可,嘉靖初年時,世宗皇帝特旨用南京兵部侍郎席書為禮部尚書。當時席書不由廷推而進用,大臣們交章詆之,最後席書不得不辭去聖命。”

天子不以為然道:“但最後又如何,席書不還是入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