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用人(第3/4頁)

而三娘子每次到了邊境時,見到明朝官員都要向他們問一句‘小蔡現在怎麽樣了?’

申時行道:“臣以為朝廷可以選派精兵強將屯紮河套與西海之間,閉關停市,同時安撫諸番,分化瓦解,使火落赤部孤立,最後一擊滅之。”

天子道:“申先生所言正合朕心,既是如此就用啟用鄭洛為三邊總督吧。但雖說剿撫並用,對於火落赤部不可輕饒。其余皆為次也,最重要須讓扯力克從西海東歸草原,否則朕將不認他這順義王,另立他人。”

申時行發自肺腑地道:“陛下聖明,只要順義王從西海東歸,那麽西海蒙古如同一盤散沙,火落赤也沒有召集西海蒙古的名義,臣以為此事當由忠順夫人出面召順義王東歸。”

天子欣然道:“這也是愛卿保薦鄭洛的緣故吧!真是老成謀國啊!”

筆者按。

史書上萬歷三大征之說,但真正說來其實打了五戰,明朝都取得了勝利。其中一戰與火落赤部間戰爭,就是後來的河湟三捷。

雖然此戰沒有名列三大征之中,名氣也不如援朝戰爭響,但這一戰明朝卻是打得最漂亮的。

首先這一次明朝開始局面不利,火落赤部受扯力克鼓動襲擊明朝。火落赤部不足為患,最重要是扯力克,此人繼承了俺答汗,也就是蒙古右翼諸部的共主。

俺答封貢後,蒙古右翼雖與明朝議和,但其部大戰略就是想要向西並吞西海諸番,最後對明朝實現大包圍。這一次扯力克到西海,鼓動火落赤部背後的目的,就是統一西海。

只要明朝出兵青海,那麽中立海西諸番很可能就倒向他。那麽到時明朝會面對一個比原先俺答封貢時更強大的敵人。

當時申時行為首輔,面對此舉采用就是剿撫並用的策略。與火落赤部勝負不說,必須大書特書的就是明朝的外交策略,那就是讓扯力克東歸返回原先地盤上。故而申時行提出讓鄭洛聯絡忠順夫人。

扯力克跑到了青海搞事,那麽留在草原上的蒙古右翼最尊的就是這位忠順夫人。

後來明朝就聯絡三娘子,說要立他兒子為新順義王,若是三娘子不幹就停止貢市。

扯力克不得不從青海跑了回去,扯力克一走,原先跟他進青海的蒙古諸部也跟著跑了回去。最後進犯明朝的火落赤,把爾戶部成了孤家寡人。

最後就是河湟三捷,這一戰明朝收復了丟失已久的大,小松山。這大小松山是明朝僅次於河套的戰略要地,這兩處都先後失去。

但這一戰收復了大小松山,不僅僅意味著開疆擴土,同時將青海蒙古,河套蒙古徹底隔斷。只要松山在手,蒙古右翼就無法與西海蒙古連成一氣。

廷議之後,申時行三人退了出去。

張誠,陳矩二人一起拉開垂簾。

天子道:“這兵部尚書曾同亨上任有一段日子了吧,但為何談及兵事仍是沒點沒有成算!如此朕如何能對他委以重任?將軍國之事交托給他。”

張誠道:“陛下,臣以為不是曾同亨不嫻熟兵事,而是被申先生擺了一道。”

“怎麽說?”天子問道。

張誠道:“臣也是猜測,這曾同亨繼任兵部尚書以來選將用將一直不得樞輔的支持,一直不是很順心。而這一次河洮失事,大多官員都是主張征討,但正應了那句話主戰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大凡主戰的官員,容易博名,並不一定真為了朝廷。曾同亨從於物議,用主戰來收買人心,同時也是拿官員們來壓倒中樞,這是申先生不可容忍的地方。”

陳矩道:“陛下,臣倒覺得申先生是一片公心,沒有為難曾尚書的地方。”

天子聞言擺了擺手道:“大臣們心底怎麽想朕有時候也是看不透,說是為公,然而處處都是私心,說是私心嘛,口頭上句句大義凜然,似為國家朝廷計爾。若真計較起來,沒幾人可以用的。”

張誠道:“陛下,其實臣也以為今年不易對火落赤部興兵,福建那邊倭情還未清楚前,朝廷絕不可兩面受敵啊!”

天子聞言道:“朕知道了,前幾日兵部要福建巡撫拿出方略來,但你看福建巡撫寫得是什麽東西?應付了事,根本真正的應對之策。朝鮮,倭國都是海東大國,萬一真的勾結,那麽……”

天子臉上有濃憂。

張誠道:“陛下,為今之計當熟悉倭情,朝鮮的大臣應對此事啊!”

天子踱步了一陣道:“那你們看朝堂上還有誰熟悉倭情?”

陳矩,張誠沒有說話。

“怎麽不說話?”天子問道。

張誠想了想當即道:“臣鬥膽保舉前禮部左侍郎林延潮。”

天子伸手一止道:“除了他就沒有旁人了嗎?”